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内涵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的领导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分析,从而推导出二者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而这两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其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2.
现实主义的蜕变与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时  林朝霞 《求是学刊》2007,34(2):97-102
自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概念几经变迁,在接受过程中被误读,先后演化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那么,现实主义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蜕变的?这些问题有待于知识考古学的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73.
人类生产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的过程,同时生产力的跃升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变革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它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质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依靠关键技术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发展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既实现了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创新发展,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空间生产方面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就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说明了生产力与创新的深层关联逻辑,为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澄清了理论前提。就现实层面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深化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向度,为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科创体制机制,以创新理论和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经济空间,同时要制定面向新技术革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社会主义竞争优势和前瞻规划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开掘新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74.
生态伦理观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则是这种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支撑点”。从《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到孔子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孟子的“仁民爱物”,老庄的“返朴归真”,张载的“民胞物与”等,无不包含着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思想。认真研究这些合理思想,对于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5.
王腾 《重庆社会科学》2009,(11):117-120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试图为伦理学理论提供价值和概念前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精神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