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播音主持语言具有音声性的特点,认真分析播音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感,并通过词语的语音要素用恰当多样的声音将其表现出来,创造出丰富可感的声音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受众在视听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功能。本文细致分析不同文体的播音作品,并对各种文体提出音声创造中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啸与动物的天籁近似,人类在前语言时期用啸进行交流,利用啸的生物语言特性狩猎,在啸的发生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力度感角度论述了音乐表达中应关注的基本问题,结合二胡教学及演奏实践,从特殊到一般,阐述了力度之于音乐表达的意义,提出了在音乐表达中体现力度美学蕴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气候变化与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的TRIPS理事会议中阐述了修订TRIPS协议的意见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无害环境技术及其产品,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坚决拒绝修正TRIPS协议,认为非知识产权因素是妨碍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双方产生分歧的原因不仅在于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诉求,也在于TRIPS协议和无害环境技术自身因素。考虑到人权保护的需要和当前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现状,应当以技术转让重于技术创新的方式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修订TRIPS协议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无害环境技术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15.
语流音变造成方言词语的外部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它主要发生在常用词中,基本类型有异化、同化、儿化、类化与合音。弄清其原形式,有利于对方言词汇的掌握。本文举例讨论了简阳河西话常用词语流音变的类型、条件、过程和原因,对于研究汉语语流音变同语音、词汇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不是单纯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从起源看,汉字与汉语是异源同流的关系,汉字的形义与汉语的词义不完全等同,汉字的意义系统是形义和音义的综合,语言义和超语言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法的精神》概括的由地理、经济、宗教等因素决定的良宪论是其核心精神,也是法治标准的核心标准,而中国现阶段的法治标准缺少这样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政体历经君主政体、准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个阶段,缺少宪政的阶级结构和经济基础。《论法的精神》的权力制约思想对我国现阶段仍有重大启迪意义。另外,《论法的精神》的比较研究方法、唯物主义方法、综合系统方法对我国法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中国法学何处去"的回答,要点在于对中国现在国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流程、节点与心理接受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中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的一种手段.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激化与平息的整个过程中,群体信息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流程大致经历"议论纷纷"的群体意识唤醒、"流言四起"的群体意识形成和"谣言惑众"的暴力行为发生三个阶段;在此期间,诸如暴力、权贵、女性等元素成为最能刺激群体、引起群众共鸣并激励民众参与的"信息节点",严重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群体心理的接受机制则表现为以正义感、成就感、自我替代为特征的主动参与动机,以成见与刻板印象为特征的群体意识心像和以焦虑、愤懑、激昂递进的情绪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casino’s auditory character on estimates of elapsed time while gambling. More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varied whether the sound heard while gambling was ambient casino sound alone or ambient casino sound accompanied by music. The tempo and volume of both the music and ambient sound were varied to manipulate temporal engagement and introspection. One hundred and sixty (males = 91) individuals played slot machines in groups of 5–8, after which they provided estimates of elapsed time.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typical ambient casino auditive environment,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majority of gaming venues, promotes understated estimates of elapsed duration of play. In contrast, when music is introduced into the ambient casino environment, it appears to provide a cue of interval from which players can more accurately reconstruct elapsed duration of play.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when the tempo of the music is slow and the volume is high. Moreover, the confidence with which time estimates are held (as reflected by latency of response) is higher in an auditive environment with music than in an environment that is comprised of ambient casino sounds alone. Implications for casino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Sound studies and Deaf studies may seem at first impression to operate in worlds apart. We argue in this article, however, that similar renderings of hearing, deafness, and seeing as ideal types—and as often essentialized sensory modes—make it possible to read differences between Sound studies and Deaf studies as sites of possible articulation. We direct attention to four zones of productive overlap, attending to how sound is inferred in deaf and Deaf practice, how reimagining sound in the register of low-frequency vibration can upend deafhearing dichotomies, how “deaf futurists” champion cyborg sound, and how signing and other non-spoken communicative practices might undo phonocentric models of speech. Sound studies and Deaf studies emerge as fields with much to offer one another epistemologically,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