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对两汉时期西蜀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以前由于材料的缺乏,很少有关于古代川西方言语音系统的研究。文章是在对汉代四川几位重要文学家的作品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来分析汉代四川方言韵部系统,揭示其语音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2.
声律:汉语言文学的听觉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汉语音调之美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朦胧到自觉清晰的过程。六朝时期 ,“四声”的发现及其在创作中的尝试应用 ,诞生了声律论 ,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声律论强调五言诗的创作要凸显语言声调的规律变化。从深层意义上讲 ,这一理论暗合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53.
谭盾音乐及其对中国音乐创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盾是当代中国“新潮”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深受约翰·凯利等后现代艺术大师的影响,谭盾在作品中十分善于运用多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大量地采用“自然之声”和“无声”的表现手法,其作品有着淳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由于“新潮”,谭盾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音乐家,“谭卞之争”集中反映了争论的焦点所在;谭盾的作品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也是与世界的向前发展一脉相承的,对中国今后音乐创作之路也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4.
面向东盟的西南省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对区域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找出东盟主要国家出口的优势产品,并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需求量,接着以物流结点和物流通道这两个因素为重点,结合区域经济学里的增长极理论和经济辐射理论,对在云南和广西两省,建立相应的物流结点以及物流通道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绿色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的着眼点。为此,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依据矿区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
元音格局的研究是语音格局研究方法运用的一个方面。元音格局的研究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一是立足于音节结构给元音划分层次,符合中国音韵学的传统;二是元音格局中的元音是音位性的;三是立足于语音学与音系学的结合。这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延伸性,可用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及众多汉语方言的元音格局,具有类型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文章通过对郫县方音中某些字的文白异读、少儿化现象、以及声韵调呈现出的特殊语音现象的分析,指出并论证了郫县方音中较为明显的存古倾向。  相似文献   
58.
论双声符字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声符字是指由音同或音近的两个声符构成的字,包括两个部件都只表音而不表义的纯双声符字和一个或两个部件都兼义的双声符字。其逐渐增多是汉字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双声符字的来源主要有:"造字之初就是双声符字"、"在只表读音的假借字上累加声符而成"、"在表意初文上再添加声符,原来的表意初文也表音"、"在造字时有意选用一个构件即充当意符又作声符"、"两个音义均相同或相近的构件组成一个双声符字"、"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形成的双声符字"、"方言字"、"讹变、饰笔、类化等原因形成的双声符字"等八种途径。  相似文献   
59.
庄子标举的“流光其声”境界,既是他意想中宇宙人生的完美表征,亦可视为对未来整个美学时代诗意的期盼和预言。“流”是艺术之流,是“韵”的节奏和旋律,是艺术生命流动、运行的审美状态,是自由流畅的线性运动和回环往复的生命韵律;“光”是艺术之光,是“韵”的音色和音调,是艺术生命流动、运行的审美属性,也是宇宙自然与审美主体心性相映发的光辉与光明。庄子由此构成了他心中和笔下、艺术与人生通体透明的宇宙。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