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1篇
  免费   105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管理学   10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01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272篇
丛书文集   3542篇
理论方法论   791篇
综合类   22452篇
社会学   2021篇
统计学   13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1655篇
  2012年   1660篇
  2011年   1762篇
  2010年   1516篇
  2009年   1626篇
  2008年   1794篇
  2007年   2164篇
  2006年   2287篇
  2005年   2108篇
  2004年   1911篇
  2003年   1995篇
  2002年   1867篇
  2001年   1549篇
  2000年   761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但目前高校德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便是未能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未能对教师做德育工作给予“质”和“量”的要求 ,未能造成全体教师自觉做德育工作的环境。应该清楚 ,高校德育工作只靠少数学生工作专职干部来做 ,是很难达到德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992.
新世纪之初,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以德治国"思想;明确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注重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发展、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体现德育工作应有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发挥高校德育在"以德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有内在关系。一方面高校学报刊登研究生论文反映高校研究生培养水平 ;另一方面研究生论文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稿源之一。高校学报在刊用研究生论文方面存在“人情稿”、“关系稿”和“一概拒绝录用”两种偏差。对此 ,高校学报需完善审稿制度 ,形成激励机制 ,发挥学报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比较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看 ,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着“产学研”脱钩、培养层次及结构体系单一和创新教育不够等诸多问题 ,必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95.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把握好下面“三点” ,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相似文献   
996.
美国大学的"柔性教育"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教育"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柔性需求.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有着十分有意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我们必须推进高等教育的深层的改革 ,培养出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98.
高校共青团组织做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要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找准切入点 ,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文章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来临的表现和知识经济的特征 ;接着论述了“科教兴国战略”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最后阐明了知识经济对高素质人才在量和质方面的要求。这对提高对高等教育的认识 ,从而办好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梁启超以"趣味主义"作为他的信仰、人生动力.他的"趣味主义"以情感为本位,是主体性、创造性与自由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这种人生观是梁启超历经人生坎坷而不颓唐的重要的精神力量.梁启超提倡情感教育、趣味教育,即美育,这种学说是他济世情怀的突出体现,也是他所探索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