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8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695篇
理论方法论   290篇
综合类   3297篇
社会学   290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西文化的交汇撞击,使得中国文化精神舞台呈现多元态势,有正向的、有利的因素,也有负向的不利影响。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化,应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现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完整的精神、准则和原则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2.
In the modern western world,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fatherhood and everyday fathering practices has been underpinned by the spatial separation of work from home, of public from private. However, increasing numbers of employees are now working from home and a disproportionate number of these are men with young children. This article draws on new empirical research to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for fathers and for organizations as home‐working disrupts earlier spatial configurations of fatherhood and fathering practic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s the spatial boundaries between home and work collapse, new accommodations between fatherhood/fathering and organization are emerging. However, these are underpinned by a traditional gender division of labour in the household. More broadly,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inadequacy of static distinction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howing that while such distinctions are still used to mark space and time, this is relational, contingent and unstable.  相似文献   
53.
近代以降,王学再度复兴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中,其意志主义倾向严重损毁了心学传统的理性向度。在西学强势的持续冲击下,现代新儒家之主流力图以会通中西的方式重建心学传统的形上学体系。徐复观从中西哲学之不同路径出发.以“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消解了心学传统近代衍化中的本体论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54.
伴随着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思想真空、文化多元、信仰危机、价值错位。本文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人文精神重建的原则,探索了人伦重建、情感重建、信仰重建、价值重建等四个方面的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55.
《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 ,阐求真理 ,昌明国故 ,融化新知”为宗旨 ,对 2 0世纪初期的学术弊端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在此基础上呼唤对真正的学术精神的追求 ,即自信、自得、贞操、求真、审慎、创造、社会关怀和追求文德之精神 ,同时提出了学者对于前人、今人和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6.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和关系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是新时期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的实质是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惟一的文化模式并以之改造其他文化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以人文主义“规范”科学主义。二者各有其合理之处 ,亦存在偏颇。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即 :科学精神是人文主义 (精神 )的基础 ,人文精神规范科学精神。在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科学 ,而更重要的是 ,马克思主义在人文层次 ,是关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相似文献   
58.
着重指出目前易学界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两个误区 :一是把《周易》迷信化、神秘化 ;二是把《周易》人为地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附会《周易》。这两种倾向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它对我们民族科学思维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害的。从历史及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论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赛珍珠是一位精力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多非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0.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