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72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251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知青作家在 80年代表现出“神奇土地”拟构型、“知青苦难”状写型和“远村岁月”感悟型三种精神姿态。其共同的心理基点 ,是知青时期“生命乐园”失落后的命运自悲情结。心理逻辑分别表现为“殉道”意愿及其自我维护、自命优越及其自悯自谅、自伤身世及其对乡村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62.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着手,分析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3.
从理解"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入手,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探讨如何提高高教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文化背景和语言表现是体现作家个性的标志,作家应该摒弃“媚俗”与“媚雅”的束缚,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皈依于自我的精神家园,不断在人物的塑造和意境的开拓上,创作出读者喜欢的作品。面对热闹、新奇迭出的文坛,作家们应该持有一份细水长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5.
鲁迅对于"野草"有着一份特别的挚爱,在他心中,"野草"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物象或自己喜爱的一部杂文集的称谓,更成为了鲁迅的一个长久不变的心理意象,有着深刻的蕴含:它是鲁迅时刻不忘的童年的乐园、战斗求索的憩园、人生中永恒的精神家园。因此,"野草"这一意象,记录着鲁迅最真实的心声和最雄壮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6.
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高度重视文化力和精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文化力的系统构成包括文化创新生产能力、对人民的文化聚合能力、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士气战斗力")、对外部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67.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禅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6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第一次把道德建设提到了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上来,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消费生活方式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危。应该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加强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弘扬节俭的时代精神,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提高精神文化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0.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价值标准和信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爱国主义情感和信仰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