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3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管理学   50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45篇
丛书文集   1107篇
理论方法论   792篇
综合类   7262篇
社会学   762篇
统计学   22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2000年上市公司按照行业可划分为6大行业,不同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不同行业各自的特征决定了各行业自身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72.
探讨和揭示了外语教学运行中几个基本要素的关系及其运行过程中的教学效能机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分析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面对新形势应重视无形资产管理;提出了做好高校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4.
国有资产转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败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企改革的进程与结果。我们必须走出账面价值的认识误区,注重未来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走出资产流失的认识误区,注重资产流失与假资产流失之名行捣乱非流失资产转让之实的双重防范;走出否定国有资产转让的误区,充分意识因噎废食有可能拒一切转机于门外,而完善法规则可以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75.
处于二元转型期的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定位不完全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行政导向性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市 场仍处于非弱效率状态。利用1999-2000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自相关系数检验和游程检验.证实了中国 股票市场非弱有效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76.
本文旨在分析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经理控制权问题。首先从现代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对作为现代企业经理行为约束因素的经理控制权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国有企业经理控制权的特征及其对国有企业发展带来的非效率影响 ,然后对如何规范国有企业经理控制权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7.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挑战,探索老年住宅市场化运作的多种方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8.
高校适度负债经营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后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将负债列为会计要素。按现行制度,高校几乎不存在类似于企业的外部负债。但是,高校的会计核算制度中的负债概念并无特义性。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对高校的负债经营不能人为设限。适度的负债经营对部分高校既有现实需要性又具备客观可能性,走出认识误区,使高校资金成为社会资金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克服高校资金短缺与使用效益低下并存的顽症,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9.
货币的经济功能已为人们熟知,但对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功能,众说纷纭。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特有的历史的、内在批判的方法透视了货币的本质——特定社会历史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从货币的历史形成、货币的资本形态和货币导致的拜物教现象三方面分析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并探讨这一理论对理解唯物主义哲学的精髓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非常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本文依次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道德的继承与创新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以德治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