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Political process theories of social movements have relied on a set of opposi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structure that has limited their capacity to capture the supraindividual, durable, and constraining dimensions of culture. The solution is not to abandon an emphasis on objective political structures in favor of potential insurgents'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but rather to probe the (objective) resources and constraints generated by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structures. Such a perspective would pay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ideological principles, institutional memories, and political taboos that create and limit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nd would link the master frames that animate protest to dominant politic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6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market globalization on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 The world economy consists of inherently identical countries, which differ only in their levels of capital stock. Each country is represented by the standar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modified only to incorporate 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 An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affects the set of stable steady states, as it changes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equalizing force of the diminishing returns technology and the unequalizing force of the wealth‐dependent borrowing constraint. The model is tractable enough to allow for 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able steady states. In the abs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the world economy has a unique steady state, which is symmetric and s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symmetry‐breaking occurs under some conditions. That is, the symmetric steady state loses its stability and stable asymmetric steady states come to exist. In the stable asymmetric steady states, the world economy is endogenously divided into the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the borrowing constraints are binding in the poor but not in the rich; the world output is smaller, the rich are richer and the poor are poorer in any of the stable asymmetric steady states than in the (unstable) symmetric steady state.  相似文献   
63.
针对结构主义言内翻译研究偏差、背离以及解构主义言外翻译研究偏差、背离,通过语用学与语言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得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回归生活世界中翻译研究,解决翻译文本和翻译主体的辩证统一,结果表明: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针对学界对互文性理论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主旨思想,即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是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通过评析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区别性特征,论述该文本观在互文性理论中应占有的理论地位,旨在弥补当前学界对互文性理论阐释方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65.
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周 《社会》2006,26(5):171-189
社会秩序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也是重要的中国现实问题。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思想的专门研究不多,分析层次不高,局限于儒家研究。本文选择结构主义方法论,以社会秩序建构的目标(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和途径(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作为分析框架,发现社会秩序是先秦社会思想的主题,先秦思想界出现了孔孟、荀子、老庄、墨子、韩非、杨朱六大社会秩序观,这些重建社会秩序的社会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6.
戴雏·威廉森是当代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语言生动幽默,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威廉森往往使用反讽来实现戏剧的幽默效果和讽刺目的,在《死白男》中威廉森以反讽式语言和语境讽刺了后结构主义理论,捍卫了澳大利亚的“白人神话”,扮演了“文化斗士”的角色。威廉森的保守立场使得该剧备受争议,他也因此成了“文化论战”的反角。  相似文献   
67.
当代法国哲学关于人性的四次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开展的理论与方法论革命,始终以对人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的讨论为中心,显示出对人的本性及其实际处境的高度关注,也表明了其以“人”为中心,改造整个哲学理论模式及对于社会文化制度施加实际影响的意图。五十多年来,法国哲学界就人性问题展开了四次重要的论战。第一次论战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近二十年,是以存在主义哲学的人论为核心,由萨特等人论证“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同时强调存在主义就是“鼓励人的自由创造的主动性”的“一种特殊的人文主义”。与此同时,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以及由德里达和福柯为代表的解构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无主体性”的新人观,立即引出了以语言模式为基础的反人文主义的解构主义思潮,使争论进入第二阶段,并持续到80年代。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提出“非人”的新概念,使争论进入第三阶段,试图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批判进一步延伸。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第四阶段,由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推动,哲学家们展开了对于“克隆人阴影下的多元文化的新人”的争论。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反垄断法的法律精神出发,指出现代反垄断法应奉行“行为主义”的垄断控制模式,规制对象主要是各种非法垄断行为,提出了我国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具体内容及发展趋势,研究分析结果为科学界定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司法实践和发展完善反垄断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语义功能语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论,它强调语义的决定作用,强调结构的功能,主张结合语义表达对语法进行研究。它根据汉语的实际卓有成效地使用了结构主义的各种方法并加以丰富和完善,使汉语语法研究进一步科学化和精密化。  相似文献   
70.
新语文课程中的建构主义理论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实施,由于受到一些新的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它与传统的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操作模式以及对语文教师的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解读建构主义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对实施语文课程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