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482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鼎革新风,斗转星移。民国进入新旧社会更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为方志的解放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而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民国方志学理论。本文在系统阐述民国方志学理论发展过程的同时,对其中重要的创新之处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试图得到国内史学界对民国方志学理论的关注,并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  相似文献   
92.
论美国报纸社论的功能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尤其是其语域理论来研究和解释美国报纸中社论英语的语体特点,对所选语料的及物性结构、语气和情态结构以及主位结构的分析,寻找社论英语总的语体特点,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方面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此来扩展新闻英语文体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3.
庄森 《阴山学刊》2005,18(2):30-36
胡适的杂文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其一,结构严密。论证环环紧扣,说理极为有力。其二,清楚明白。一是思想清楚,观点明确;二是语言浅显,明白通俗。其三,议论形象。一是勾勒形象,说理可感;二是善用比喻、富于幽默,全文既通俗浅白,也还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94.
图书馆知识信息的表示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表示研究的深入 ,出现了多种知识表示方式 ,常见的几种知识表示方式为产生式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以及面向对象表示法等。本文利用这几种知识表示法充分表达了复合图书馆的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95.
邹志远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6):48-50,82
在朝鲜古代文论中,涉及“文体论”的内容.相对于中国古代“文体论”来说是比较欠缺的。从高丽中期直到朝鲜朝中期的李啐光的“文体论”,才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而李啐光的《芝峰类说》的“文章部”,明确地列出“文体”部分.对一些重要而常见的文体都有所介绍或论述。对《芝峰类说》体例上的自觉的文体意识的研究是李啐光“文体论”研究的前沿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96.
意义的象似表征理论动摇了索绪尔语言学中任意性的定律.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语言意义象似表征的理论基础及象似的标准,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语言象似性研究中的地位及应用,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从次象似符到真象似符的连续体上的某一象似符来表征的,并在语篇层面上通过内指象似(即语篇内部的象似)和外指象似(即语篇外部的象似)阐述了语言意义的表征过程;介绍了语篇间的象似性(即互文性),结合语用象似的观点,分析了意义在传递过程中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97.
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近期小说的审美意识流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的文学创作在追赶现实生活的潮流时 ,日益成为时尚文化或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个人化的写作 ,也趋向于与当代消费社会达成和解。那些热门的文学作品对现实的表现流于表面化 ,难以真正切入现实社会的深度 ,把握这个时代最内在的生活矛盾和精神危机。尽管也有一些青年作家试图揭示现实的矛盾 ,但他们也明显受到当代消费文化提示的审美趣味的影响。文学被多重力量所分解 ,因而对现实的表现和对自我的反思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力度。但不管怎么说 ,当代中国不同代的作家、不同经验背景的作家 ,都有很不相同的思想立场和美学趣味 ,也可以说一个多元化的文学表达空间正趋于形成  相似文献   
98.
言语精确描写段落实质上是知识草案结构偏底层通过语言线性化的结果。使用言语精确描写段落 ,可达到作者欲表达的文体要求。文章旨在探讨言语精确描写段落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99.
心理词典就是词义的心理表征 ,是词汇认知的基础。提高听力能力 ,必须提高词汇量 ,形成最佳的心理词典。同时 ,还应掌握英语音素、词素的分析技能 ,利用好语境 ,进而提高心理词典内存词汇的检索能力  相似文献   
100.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of forty‐four families explored fathers’ as compared to mothers’ specific contribution to their children's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 at ages 6, 10, and 16 years. In toddlerhood, fathers’ and mothers’ play sensitivity was evaluated with a new assessment, the sensitive and challenging interactive play scale (SCIP). Fathers’ SCIP scores were predicted by fathers’ caregiving quality during the first year, were highly consistent across 4 years, and we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fathers’ own internal working model of attachment. Qualities of attachment as assessed in the Strange Situation to both parents were antecedents for children's attachment security in the Separation Anxiety Test at age 6. Fathers’ play sensitivity and infant–mother quality of attachment predicted children's internal working model of attachment at age 10, but not vice versa. Dimensions of adolescents’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were predicted by fathers’ play sensitivity only. The results confirmed our main assumption that fathers’ play sensitivity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the child's long‐term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 than the early infant–father security of attachment. The ecological validity of measuring fathers’ sensitive and challenging interactive play behavior as compared to infant proximity seeking in times of distress is highlighted.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a wider view on attachment in that both parents shape thei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security but each in his or her unique 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