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878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1.
主体问题是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重要的哲学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随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深入。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从主张主体只是上帝保证下的认识客体面前的消极“沉思者”或“旁观者”的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大陆唯理论的主体观,与认为主体只是认识客体面前的被动“反映者”的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的主体观,到主张主体在认识客体面前是一个积极“能动者”的康德的批判主体观,再到认为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结构,在这种动态的发展中,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达到融合统一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主体观的演进,从而展现了一条认识主体性理论发展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92.
文学的超越性是以它的现实性为基础的,中国现代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反映了现实,而在于对现实的功利性态度局限了它对现实的深入表现.一方面,现实功利性文化的制约把现代文学的关注点牢牢地吸附在社会政治实践上,使文学难以在探索范围和深度上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以"正德"实践为目标的超越模式既使作家强调事功而忽视对"真"的探索,也使作家的主体意识受到抑制.这正是现代文学的超越性困境之所在.  相似文献   
93.
周楚汉 《云梦学刊》2002,23(6):60-64
唐宋八大家“文所以为理”、“辞事相称”、“言能尽意”与“言不尽意”、“绚烂之极是平淡”、“文以神志为主”、“文以行为本”、“文有定价”等所说的是文章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对文章存在方式、语言与思想、文章发展的内在根据、文章主体性、文章伦理、文章价值评价等文章哲学问题的反思,基本上囊括了文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中国古代文章哲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4.
试论"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译者”主体性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5.
论资本维持原则和公司资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江 《社会科学》2007,(12):93-100
在大陆法系法定资本制下,其实只存在资本真实缴纳和维持两原则,公司的资本和资产、资本的维持和资产的保护是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维持原则的保护范围已延伸至公司整个资产。当出现公然或隐蔽的公司向股东的资本返还时,可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6.
王程韡  杨坤韵 《社会》2019,39(3):93-122
本研究以某外卖公司中程序员实习生的甘愿“被制造”为例,探讨了不稳定工作中的主体性建构问题,发现程序员实习生在互联网行业的训导下,习惯于将自我物化为特定的可计数的劳动产品,或是被认为是职业发展“通行证”的技术等级,并认定只有在互联网企业中而非学校、国企或外企中才能成就这种进取自我。尽管“导师-实习生”的关系以及凸显男性气质的性别游戏也构成了游戏可选择的一部分,但它们非但没有挑战,还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进取自我,即不断提升自己技术等级的逻辑。然而,在程序员实习生被循环和无感的时间所蒙蔽,以及私人生活被极大压缩的情况下,进取自我游戏的结果注定是大多数人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97.
"台湾主体性"作为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人为建构的一个政治概念,经过台湾一些政治势力长达20余年的煽动和灌输,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岛内蓝绿阵营、各党派都不得不奉之为重要政治信仰和主张。"台湾主体性"的有关"认同台湾"、"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台湾优先"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其中有关"中华民国"或"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认识"、"台湾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以及寻求在国际上"自主自立地位"等,也具有明显的"台独"色彩和"独台"内涵。  相似文献   
98.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即借助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语义冲突是隐喻的重要特征,它使隐喻意义的开放性成为可能。在隐喻解读过程中,语义冲突和受喻者的体验差异共同作用,使隐喻解读带上受喻者主体性。隐喻解读的受喻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概念意义、审美深度和情感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
由于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薄弱和缺失的现象,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主体性与社会责任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
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基本特征的近代启蒙思想构成对传统的基督教的人学观念的重大挑战。基督教神学家企图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回应 :1 .扩大主体意识的范围 ;2 .重新解释主体意识的结构 ;3.视主体的发展为一个辩证的过程 ;4 .强调信仰在主体实践中的作用。大多数当代基督教的神学家不否认人的主体的自主性 ,但批判近代哲学家的主体性观念过于狭隘 ,强调人的自主性需要有一个更深刻的基础 ,而这基础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