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31.
在以东北作家群为代表的主流作家们停留于从外部形态去反映那个特殊的时代与社会时,萧红与骆宾基两位作家却以其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叩问、对童年母题的眷爱而进入到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探究、知识分子自我审视和民族性格的反思等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层思考,传递出更为深邃的声音,超越了他们所处的那个创作群体乃至整个时代的创作,拥有了共时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2.
政治个人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自主,由此导向了政治理想上的平等理念和自由理念。但是由于其原子主义式人性假设的谬误和最小政府理念的平等困境,政治个人主义的最终实践结果与其价值初衷背道而驰。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政治个人主义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其在中国的命运是注定要被超越的,而超越它的集体主义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3.
鲁迅的《野草》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充满对生命执着的探寻,大体来说,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向下扎根,具有深刻性、真挚性;梁实秋的生命哲学是向上飞升,具有超越性、平和性。《野苹》是鲁迅对黑暗社会“绝望”和“反抗绝望”的刻骨铭心的生命箴言;《雅舍小品》则是梁实秋对现实社会“绝望”从而“超越绝望”的从容典雅的生命诗篇。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韧性战斗精神,是执着现在的现实主义。归根结底是“真”,真中有善,是一种大善;梁实秋“超越绝望”的生命哲学体现为儒雅为业,是执着现在的理想主义,溯本探源是“善”,善中有真,是一种本真。  相似文献   
34.
怀特海及著作《过程与实在》所阐述的过程哲学蕴含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相较于西方传统哲学,过程哲学具有生成性、共生性、相互关联性、现实关怀性等特点,诠释了生命的过程性、整体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35.
“城中村”治理的困局及其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加速,“城中村”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其中出现的瓶颈和困境更是不容忽视。具体说来,当下中国“城中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局主要有三:一是一元化思维所导致的观念偏向;二是“去乡村化”所导致的对“城市化”或“城镇化”及“城中村”理解的偏颇;三是“文化缺位”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创生力”的不足。要克服这些根本性问题,对“城中村”进行多元化、辩证性、动态、科学的理解和探讨,将是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相似文献   
36.
从反思近百年的中国文学研究史发端,通过史料的重读、发掘和验证,达到对中国文学体系的重构,以期在理论阐释的层次上超越前人,是王齐洲教授以“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为主题的新著所体现的学术策略,也是时代思潮的体现.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语义学角度进行追本溯源式的讨论.试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揭示中国文学的特质,以展现并弘扬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中国文学研究在现代化过程中结束简单模仿而迈上新台阶的标志.将扎实的学风和活跃的思辨很好地结合,处理好史料和理论建构的关系,是这部新著的成功经验,也是实现超越前人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7.
近十年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致力于抗拒传统的价值观念,虚化男人,把自己写进文本,使女人从人们的视界凸显了出来。本世纪初的几年里,通过屏蔽男人世界,男人蜕化成女性驱遣的工具,女人则成了活动的唯一主角。我们惊喜于妇女解放成果的同时,不难发现,我国女性主义走的是男女二元对立的道路,这既不利于我国女性主义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人类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8.
清代李绿园的《歧路灯》明显地表现出对《金瓶梅》的模仿 ,并在此基础上有超越的迹象。其模仿主要体现在 :创作动机上以道学心肠来教诲人生 ;题材选取上以家庭生活为核心 ;情节组织上一是以主人公“少年失怙”失却教养来演示人物性格的堕落 ,二是以兄弟结义为机制。其超越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境界、人生境界、审美价值观念和情节描述上的健康心态以及用笔俭省和插叙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9.
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这一顽症及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分析大学生作弊的种种原因,探究遏制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06,26(5):77-79
苏轼以实用为准则,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其身上看似矛盾斗争,实则互用整合,使他遭受过多舛劫之心趋于平衡,并在平衡、超越基础之上以自动之态取向“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