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294篇
丛书文集   372篇
理论方法论   173篇
综合类   2148篇
社会学   279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科技创新与劳动就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针对我国现存实际就业状况及劳动力素质状况,应对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应是解决目前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是科学的,而且避免了主流经济学关于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化相互关系的混乱状况。在新经济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时代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及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然后通过计算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 ,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后对第三产业发展及扩大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制度的弊、端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及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制度的区别和特征,阐明了劳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科学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而且体现了生态价值论的基本理念。在循环经济活动中人们以复杂劳动创造了价值,复杂劳动主要包括通过科技创新对工业工艺流程进行改造,通过系统工程协调工业布局。人们不仅在循环经济中创造了价值而且保护、节省和储存了生态价值,因为循环经济拓宽了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单位资源的产出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于没有解决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平衡关系,对劳动价值的单一追求,意味着对生态价值的忽视,这是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狭隘的致命之处。生态经济价值是循环经济富有特色的价值形态,体现了循环经济将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兼顾和融合的特点,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视野即经济活动应该具有环境良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经济价值是在劳动价值与生态价值对立关系基础上实现统一关系的产物,体现了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关系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劳动能力丧失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能力本质上属于健康权人格利益,不是独立的人格权。劳动能力的丧失是原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受到他人的侵害后而致使身体残疾的结果。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生活来源丧失说,都存在缺陷,应当予以重构。在确定我国丧失劳动能力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论据时,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理论,即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收入丧失说。在实践中,则要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劳动收入赔偿金、残疾用具费、生活上增加的必需支出、特殊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The labor quality index (LQI) not only serves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monitoring the progres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but it can also serve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conomic analysis. To compile such an index for Taiwan, we conducted two large-scale surveys of 1000 major enterprises and 844 union leaders,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weights for each key factor. We also searched for all the relevant statistics that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ed sum of the 25 sub-indexes, in order to compile a LQI for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2000. Ou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is LQI rose from 80.2 in 1990 to 117.5 in 2000, which reflected an impressive 37.3% increase in just one decade. This rate of growth has, however, been slowing down since 1997.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QI provides a valuable indicator for monitoring the enhancement of labor quality in this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政府应从城乡两个方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即建立与土地流转制度相关的制度体系,包括土地使用权市场、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集中使用农业补贴和以土地换保险等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政府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双赢,政府应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 ,这一趋势已不容争辩 ,而技术工人似乎受到了冷落。鉴于此 ,笔者试图从技术工人在人力资本中的理论定位入手 ,找出建立技术工人定位的支撑体系 ,为整个人力资本的飞跃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提高构筑高位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