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1.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石涛的一面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 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相似文献   
12.
论竹林七贤的“无意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澍 《南都学坛》2003,23(1):70-75
阮籍、嵇康诗之无题化现象说明竹林七贤无意为文。这种创作态度的理论基础是嵇康“性动说” ,性动说的本质是任自然。无意为文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师心使气 ,其长处是情浓言简、新颖独特 ;短处是“漫衍”。七贤所处的险恶社会环境激活了其原始诗性精神 ,导致其创作既有玄言文学 ,也有忧生之作 ,后者奏出了正始文学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债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内容之一 ,同样具有不可侵害性 ,但侵害债权仅指第三人实施的侵害行为 ,其构成要件有别于一般的侵权行为 ,主观上必须具有侵害债权的故意。侵害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法律上构成“不真正连带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清人孙嘉淦在《南华通》中秉持"惟无乃能大"、惟大乃能逍遥的宗旨,多方引用儒家经典与新儒家学说,通过"小者困苦,大者逍遥"的两相对比,最终得出以"至人无己"为"大之至矣"的结论。在普遍以"大"为逍遥的清代庄学界,孙嘉淦的阐说仍具有一定特色,尤其是他引入理学家关于"理一分殊"的观念,从实体存在与观念存在两面来评析庄子的"至人无己",实可谓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5.
王瑞君 《河北学刊》2008,28(1):177-181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于弥补中国形式正义的缺位与不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刑法实施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将罪刑法定理解得过于简单和庸俗化的现象,刑事司法实践被笼罩在"法律形式主义"的阴影之中。事实上,法律的适用是一个比简单逻辑三段论更为复杂的过程,法律论证正是为了缓解法律机械适用和法律多解的困境,而于近四十年来逐渐在欧美法理学界兴起并走向前卫的方法论学说。法律论证强调对话、论辩、理性程序,其于刑法的适用利于超越"法律形式主义",将正义定位于形式与实质之间。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定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应注意理解"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等客观方面的构成要素;本罪与其他安全事故犯罪发生关联适用时,应数罪并罚;本罪与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发生关联适用时,应以本罪论处;本罪属于过失情节犯,而过失情节犯是存在一定的内在冲突的,将本罪规定为过失情节犯属于立法缺陷,因此有必要将本罪中的"情节严重"修改为"造成严重后果",即通过抛弃情节犯、规定过失犯的危害结果要件来完善本罪立法.  相似文献   
17.
《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内阁制,但对内阁制特有的不信任投票权却没有具体规定。《临时约法》设计者将不信任投票权和弹劾权混同,目的是以国会制约政府权力,自身又不被解散。可在国会真正需要行使不信任投票权时,或因弹劾手续烦琐不能奏效,或因没有法律依据而无所适从,不仅不能制约政府,反而因无法可依而相当被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房地产经纪人服务范围已超出报告、媒介等传统居间服务范围,但司法实践中对房地产经纪人佣金请求权成立条件的认定仍然以传统民事居间理论为基础,导致判决结果要么与实践脱节,要么存在法理错误。房地产经纪人佣金请求权成立条件的认定不应该采取演绎推理方式,而应该采取结果导向司法思维。通过比较分析"提供适格交易对象规则"、"合同订立规则"、"合同订立+履行规则"、"合同履行规则"这四项主要的佣金支付条件规则的实效可知,合同履行规则比其他三种规则更可取,建议采此规则为佳。  相似文献   
19.
基于4批共949份调查问卷数据,首先探索目前中国情境下中庸价值取向的结构内涵,得到“执中一致、慎独自修、消极成就、消极规避”4个维度,其中,“执中一致”是中庸结构内涵的核心,描述了个体与周围情境互动时的价值取向.然后,基于参照框架效应理论发现,相比于集体主义,中庸能更为有效解释中国员工的帮助行为;在高和谐导向氛围的情境下,中庸对集体主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Candidate locally D-optimal designs for the binary two-variable logistic model with no interaction, which comprise 3 and 4 support points lying in the first quadrant of the two-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were introduced by Haines et al. (D-optimal designs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in two variables. In: Lopez-Fidalgo J, Rodrigez-Diaz JM, Torsney B, editors. MODA8 – advances in model-oriented designs and analysis. Heidelberg: Physica-Verlag; 2007. p. 91–98). The authors proved algebraically the global D-optimality of the 3-point design for the special case in which the intercept parameter is equal to?1.5434. However for other selected values of the intercept parameter, the global D-optimality of the proposed 3- and 4-point designs was only demonstrated numerically.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alytical proofs of the D-optimality of these 3- and 4-point designs for all negative and zero intercept parameters of the binary two-variable logistic model with no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are extend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optimal designs on a rectangular design space and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two examples of which one is a real example taken from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