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7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36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737篇
理论方法论   179篇
综合类   5497篇
社会学   467篇
统计学   5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校原有的语言实验室、视听实验室各有局限,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对两个实验室的两套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组建成了一个新的功能更加完善的语言与视听实验室,从而大大提高了听力与视听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技管理与创新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施行研究主体和产业实体并存发展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合理配置农业科技生产要素 ,完善以质效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建立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农业科技管理新机制 ,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 2 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点及我国国情 ,分析指出我国必须重视科技教育 ,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并且通过论述人文素质对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阐明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深化电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椐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体会,分析竞赛中所暴露出的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以电子竞赛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的 4个范式包括媒体范式、传播与系统范式、行为科学范式、认知科学范式。许多教育技术学者开始探索并发展新的范式。库恩的科学范式的理论 ,讨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范式变迁 ,指出这实际上是一个范式持续在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江苏高校以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结了江苏高校科技服务社会四个发展特点与趋势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思考如何提升江苏高校科技服务的质量 ,为江苏高校拓展科技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推动江苏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及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出发 ,论证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并提出了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师院校得到扎实、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的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须发展,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以Internet为背景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育,为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支持,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环境支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认为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了课件的开发和设计,实现了师生间的交互教学,利用网络教学技术平台软件实现教与学的交互。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创新才是民族文化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惟一途径。创新民族文化首先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祛除其糟粕。创新民族文化还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民族文化更要让民族文化参与全球化进程,让世界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引进外来文化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