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41.
根据食品机械设备课程CAI课件的开发实践,阐述了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概念及其开发原则。对多媒体课件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食品机械设备课程和多媒体课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2.
很多学者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现实,并即将被新贸易理论所取代。然而.本文通过对多年来贸易理论的分析,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和发展性,这对中国纺织产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3.
针对电磁感应加热瓦楞辊的结构尺寸与加热功率关系不明,结构设计和电磁热耦合仿真时,其材料、结构尺寸的 选取缺乏直观依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磁路原理的瓦楞辊结构的磁路模型,在忽略漏磁和磁饱和前提下,导出了感应加 热的理论功率与瓦楞辊的结构尺寸、材料性质和所通感应电流的关系,给出了具体的解析表达式,并且仿真分析了磁导 率对加热功率的影响,为瓦楞辊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减少了有限元结构仿真时材质和结构尺寸选取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44.
首先介绍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现况,然后对四种三维纺织预制件的生产技术-机织法、编织法、针织法和无交织制造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文章最后还简单评述了对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现况。  相似文献   
245.
综述了我国草坪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我国草坪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6.
宁凡 《北方论丛》2011,(5):98-102
意大利纺织业从对英格兰和荷兰布匹和呢绒的加工开始起步,依靠从国际市场获得原料逐渐发展起来。进入发展高峰时期,其资金、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均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工业运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过高,整个行业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以行会为代表的行业内部机制缺乏创新,最终背离了国际纺织业发展潮流,整个纺织业因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247.
切削加工振动主要有自激振动和受迫振动,它们分别与机床系统本身的特性、内部干扰力和外部干扰力有关.为了减振防振,必须准确判断振动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引起振动的主要因素,找出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隔断和减轻引起机床振动的各种干扰力,调整机床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刚度以提高其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48.
介绍了收敛、发散、直觉与灵感、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在纺织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活动在产品、技术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9.
机械类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0的大背景要求,加强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和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0.
随着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跨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收缩,“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快速兴起。基于华北平原微观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超效率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实证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损失,且主要来源于管理误差;“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一方面降低了耽误农时导致减产的风险,提高了农户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形成对农机手道德风险的有效约束,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进而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正向激励效应,随着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扩张和兼业程度提升而逐渐减弱。为扩大激励效应,应加快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化、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