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692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学一直处于经验主义与批判学派的方法论二元状态之中.如何突破这种思想方法之局限,开启新的学科视野,这是新兴的传播学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从文化研究视角审视传播学,会使我们对传播以及文化研究价值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前汉梁王刘武以好客养士知名,投其门下的羊胜、公孙诡、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公孙乘、路乔如等赋家,形成了蜚声赋史的“梁园”作家群。严忌约生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卒年不详;邹阳约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卒年不详;枚乘约生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司马相如生于汉文帝刘恒后元二年(前173),卒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公孙诡、羊胜生年不详,二人同于汉景帝刘启中元二年(前148)受命自杀。公孙乘、路乔如二人生卒不详,仅有赋作传世。以上梁园诸赋家可以考出之行迹、作品,均编年系之。  相似文献   
83.
李幼蒸 《文史哲》2007,(3):43-60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为卓越的古代史研究中,顾颉刚先生的“典籍科学考据学”成就尤为突出。顾先生在史学研究中始终一贯地坚持一种彻底的理性主义态度,而他的史学实践的方式和目标,更奠定了此后中国古史学与世界主流历史理论进行深入沟通的基础,并与今日体现在历史符号学领域内的诸多要求颇多契合。历史符号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始文本进行意义和功能的分解与组合,其重要分支之一正是史学材料学的分析研究,顾颉刚先生毕生的事业可以说都属于这一方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古史学还将进一步积极参与到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建事业当中去。  相似文献   
84.
话语中存在着连贯,这种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着眼于会话中逻辑结构和层次联系分析是话语连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话语逻辑结构出发来描述功能和互动等话语连贯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85.
陈淑芳 《云梦学刊》2003,24(3):114-116
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在二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话语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是在一语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二语的,话语迁移现象尤为普遍。话语迁移是一项被人忽略且极富挑战性的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礼貌语和话语的连贯性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的话语迁移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母语交际策略和母语文化的迁移。  相似文献   
86.
关于周公在周初政治上的角色问题,战国后期曾有冢宰摄政之说,20世纪学者在疑古思潮影响下又提出形形色色的标新立异之说,或以为周公并非摄政,竟是称王了;或以为莫说称王,连摄政也是后世伪造;甚或以为周公实为 篡 窃。仔细分析这些论说,其中误读古书者有之,推理失简者有之,于文献 考 古间心存偏见者有之。在周公摄政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历史事件的考证之中,为此有必要规范考证,勿使历史研究堕落为随心所欲的自由谈。  相似文献   
87.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语篇的研究也逐步引起了语言学家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翻译学、修辞学等多个学科。然而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广告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阐释广告语篇的连贯。  相似文献   
88.
尚永亮  洪迎华 《唐都学刊》2003,19(1):128-130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自己考订、补正的新成果,将李商隐所存之文合为一编,重新整理、编次,在最基本的文献层面为李文研究廓清榛莽,且多有新见,其有功于李商隐研究乃至于整个唐代文史研究者实在多多。  相似文献   
89.
浅谈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翻译目的论反映了翻译理论的全面转向 ,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目的论认为 ,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 ,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精当原则  相似文献   
90.
旨在借用语言学理论之一语篇分析理论,通过对大学英语中四项语言技能的研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篇分析这一新的理论在阅读及写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