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574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2974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2):93-99
唐君毅的中国悲剧观经过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后期认为中国悲剧是不同于西方悲剧的独特悲剧,是一种悲剧而又超悲剧。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及超悲剧意识,这种超悲剧意识可以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2.
23.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24.
袁枚生活的乾嘉时期 ,民主意识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而有所发展 ,袁枚在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可贵的民主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对儒学及其传统的叛逆 ;反对等级特权 ,提倡平等 ,尊重女性 ;批判封建礼教 ,大胆表现男女之情 ;“唯我是适”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不讳好财” ,“九州添设富民侯”的金钱观念。它们代表着袁枚“性灵”诗歌所独有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5.
论消费者的知觉风险及营销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众多。我们可根据消费者收集信息的不同程度和消费者收集信息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减低消费者的知觉风险,加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26.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消费是体育经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也是体育的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和体育消费观的调查 ,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 ,并有自觉的体育消费行为 ,但处于低消费阶段 ,同时对体育经济在高校的效益也有一定的认识。为体育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高校学生更好、更合理地进行体育消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8.
丁玲一生都以女性的姿态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着中国女性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左联时期,她的女性意识与阶级解放意识和社会革命意识融会在一起;抗战时期在延安,她的女性意识发展得最成熟,表达得最彻底;抗战胜利后,她的女性意识在强大的主流文化磁场中得到重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9.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0.
“养”与“弃”是民众孝亲伦理观的核心问题,它是由农村的生产实际造成的对血缘关系的依赖而产生的伦理问题。本文通过民间故事文本,分析民众孝亲观念中蕴含的“孝与非孝”的伦理矛盾及其复杂的表现形态。“行孝”所面临的威胁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即极度贫困的生存条件和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一种是内在的,即子女成家以后情感重心的转移。在终极境况下,民众以互惠的劝孝方式来消解被弃养的风险。这种伦理诉求与儒家的孝道伦理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