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1742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Since summer 2014, the insurgent group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 (ISI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global security due to its rapid territorial gains, violent operations and the propagation of Salafi-jihadist ideology. This study aims to enhance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ISIS by demystifying the ideological reasoning behind its use of violence. It therefore investigates the link between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served ISIS’s evolution, its ideological outlook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deology to legitimize violent action. As its theoretical basis, the study employs framing processes within the study of social movements. Methodologically, discursive frame analysis serv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ISIS’s ideology to structural events and experien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group justifies violence. Therefore, the study draws on audio speeches and issues of the magazines Dabiq and Dar al-Islam published by ISIS, which are examined on the rhetoric of othering,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justifying violence. It is argued that ISIS constructs a collective action frame which creates a social reality that bestows the group with a rationale for action. ISIS’s ideology, based on Islamic symbolism, presents an interpretative lens which assigns meaning to the structural environment of ISIS’s emergence. In this context, violence is justified as a necessity to defend Islam and as an obligation for the true Muslim believer. The discussion concludes that ISIS’s ideology legitimizes the very existence of the group and conceals its mundane struggle for power, territory and wealth through reference to divine authority.  相似文献   
52.
人民健康是人民福祉之本、强国建设之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时代背景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滞后以及传染病等问题,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思想;大卫生、大健康新理念;人民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人民健康是全面的健 康以及习近平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思想内涵。通过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应对国内出现的重大疫情,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维护国家安宁与国际稳定,更好地体现中国 防疫经验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阐明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动力、基本规范、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仍需要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54.
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最好阐释和最新发展,它赋予了幸福历史的深度、时代的高度和现实的温度,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丰富的理论意蕴。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可从四个维度进行,从国内外双重视角分析奋斗幸福观的问题缘起,明确其现实必然性;从当前到长远把握奋斗幸福观的本真旨归,明晰其目标指向性;从个体到群体厘清奋斗幸福观的主体构成,阐明其全员参与性;从理想到现实确定奋斗幸福观的实践指南,剖析其路径协同性。奋斗幸福观深刻阐明了奋斗和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全体中国人民获得幸福和过上美好生活的观念指引和行动指南,具有厚重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6.
In 2015 Milan hosted the Universal Exposition with the theme ‘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 Even if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scandals and problems, the edition was narrat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a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uccess. Critical voices were almost completely obscured by favorable propaganda and the idea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proposed by the Expo rhetoric was presented as inevitable, configuring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in a more general post-political frame. In this profile I first presen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 Expo Network, e.g. the actors that composed it and the main critiques that they advanced. I will then focus on the reasons for its defeat, which is then contextualized in relation to the election of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Expo 2015 as new Mayor of Milan. Here, we can see the continuation and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of the neoliberal politics of Expo2015 beyond the mega event itself.  相似文献   
57.
由于第三人称不是言语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其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存在诸多复杂的情况。基于Langacker的情境植入理论,分析探讨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指定位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会在形态、语义及范畴层次等方面发生变化,其具体定位需通过话语参与者共建话语框架并进行认知加工才能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58.
基于散文的本体特征及新的历史契机,个体的生命又回归到散文创作的中心,新时期散文凸现了鲜明的生命意识,但对此关注、研究不多。从生命意识的角度重新解读、研究新时期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文学史价值,而且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然而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研究范畴这个问题上,学术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基于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这一基本原理,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概括分析;以充分认识实践的根源性为指导,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亟待解决的一些根源性的问题.进而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0.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