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47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百年探索的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第一次对它做了系统的回答。这一探索和回答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要做到坚持原则、面对时代、尊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42.
以多相瞬变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并对低压欠平衡钻井中注气量对井内压力的影响关系和规律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注气量对井内压力的影响除与注气量本身大小有关外,还与井深、井眼与钻柱结构尺寸、井内液相流量和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单纯增大注气量并不一定就必然会导致井内压力的降低,这取决于所给条件下构成井筒内气液两相流体的静液压力和流阻间的平衡关系。介绍的模型及方法对确定低压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各相关参数、地面压缩机组的配置、以及设计方案等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人民健康是人民福祉之本、强国建设之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时代背景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滞后以及传染病等问题,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思想;大卫生、大健康新理念;人民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人民健康是全面的健 康以及习近平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思想内涵。通过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应对国内出现的重大疫情,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维护国家安宁与国际稳定,更好地体现中国 防疫经验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阐明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动力、基本规范、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仍需要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45.
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最好阐释和最新发展,它赋予了幸福历史的深度、时代的高度和现实的温度,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丰富的理论意蕴。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可从四个维度进行,从国内外双重视角分析奋斗幸福观的问题缘起,明确其现实必然性;从当前到长远把握奋斗幸福观的本真旨归,明晰其目标指向性;从个体到群体厘清奋斗幸福观的主体构成,阐明其全员参与性;从理想到现实确定奋斗幸福观的实践指南,剖析其路径协同性。奋斗幸福观深刻阐明了奋斗和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全体中国人民获得幸福和过上美好生活的观念指引和行动指南,具有厚重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7.
基于散文的本体特征及新的历史契机,个体的生命又回归到散文创作的中心,新时期散文凸现了鲜明的生命意识,但对此关注、研究不多。从生命意识的角度重新解读、研究新时期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文学史价值,而且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然而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研究范畴这个问题上,学术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基于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这一基本原理,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概括分析;以充分认识实践的根源性为指导,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亟待解决的一些根源性的问题.进而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49.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0.
傲东 《青海民族研究》2002,13(1):118-121
本文对费孝通和利奇的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 ,并找出了他们的分歧所在 ,有助于社会人类学学者对我国社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