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43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石智雷  刘思辰  赵颖 《社会》2022,42(1):88-123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研究发现,在资本积累及劳动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及其不稳定就业现象。资本通过控制农民工就业流动而达成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无需承担劳动者的再生产成本。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不稳定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工个体的工资水平,但是不利于其家庭成员随迁。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隐蔽性在于,所谓的农民工流动自由其实是雇主通过掐尖式用工以保证资本的利润率。不稳定就业不会提升农民工的群体性收入,反而强化了群体内部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