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的保护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法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技术创新来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通过维护正当竞争秩序、制止非法竞争行为来达到相同发的目的。在我国商标法对于注册商标的保护已基本与世界接轨之际,商标法保护范围以外的未注册商标,在不破坏我国现有的商标法保护体系下,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和修改,从而达到更合理和有效的保护。必须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的补充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商标法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代中国商标法在逐渐吸收和融合外域法律文化的某些因素,开始新的商标法律体系的整合、重建过程的同时,也由此踏上了一条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启蒙期、草创期、成熟期和改良期。  相似文献   
63.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种商品的法律界定、注册商标的范围、超出许可范围生产销售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中行为人的量刑以及销售侵权复制品的定性、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鉴定等问题,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问题,相关司法解释未能予以解决。以司法调研为基础,对上述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认定思路应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4.
通过比较汉英语"白象"语义之异同,从商标命名的特点、商标翻译的原则以及汉英语言文化特征、国外消费者的文化接受心理、审美情趣等角度,对汉语商标"白象"英译之可行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魏宪超 《现代妇女》2014,(8):291-291
1 .Avoidance of cultural conflict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 brand names, if the translation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audience group, then alternative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hat is to strive to be vivid, crisp,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on the basis of being in line with the target culture. This is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text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 brand name should be the "the artistic creation in translation" and the "re-creation" or "artistic creation" should be precisely defined a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cultures". To translate the trademark and brand name,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taboos and preference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相似文献   
6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认识到知识产权(包括商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就商标国际保护而言,一方面,企业应主动出击,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创建自己的国际品牌,以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应面对现实积极维权。  相似文献   
67.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是企业的两项重要知识产权 ,二者在实践中发生的冲突 ,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发达国家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建立了商标反淡化的法律制度 ,仍没有彻底解决企业的商标权和名称权的法律冲突问题。我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 ,进一步完善驰名商标的法律制度 ,同时通过取消现行关于企业名称的不合理的规定 ,建立企业名称和商标的交叉管理 ,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法律冲突 ,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68.
This essay tak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 Disneyfication of Dr Seuss (Theodor Seuss Geisel, 1904–1991), examining how a man whose books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became a brand name, and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affirmation of consumer culture. Since his death, Dr Seuss’s name and characters have been used to promote cereal, credit cards, and action figures (among other things); this strategy has led many to cite Suess’s indifference to money and his reluctance to exploit his characters for commercial gain. And, a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posthumously licensed products are more likely to encourage consumption for its own sake, whereas ones licensed during his lifetime tend to encourage creative or imaginative play. However, the Disneyfication of Dr Seuss is not strictly a posthumous phenomenon. After losing a 1968 case against companies that marketed ‘Dr Seuss’ products based on his 1932 Liberty Magazine cartoons, Dr Seuss accepted his lawyers’ (and the court’s) conclusion that trademark is more powerful than copyright, and approved the production of a vast array of Seussiana. Drawing on legal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 themselves, conversations with Dr Seuss Enterprises and with his biographer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Seuss’s Disneyfication is a symptom of a legal system designed to benefit capitalism more than moral or artistic values.  相似文献   
69.
商标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应当以商标权的私权属性为基本导向,商标异议制度也不例外。《商标法》第三次修正对商标异议制度作出了积极却并不彻底的改造。通过比较研究、社会实证研究等方法,遵循商标权的私权理念,淡化商标异议制度的社会监督与自我监督功能,强化其私权救济功能,进一步限制商标异议主体的范围。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妥善处理公权力运用与私权保护的关系,注重绝对理由审查与异议前置程序的调适,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行政一审”审查模式,整合现有的商标异议程序与无效程序,引入冷静期等凸显当事人私权自治的制度。  相似文献   
70.
商标使用是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是商标权产生的源泉,是商标权维系的基本标准,也是商标侵权判定的重要前置性要件。在商标侵权的司法审判中,法院应首先考察被诉人使用商标权人商标的行为是否是商标使用行为,只有被诉人的行为是商标使用行为,才需要进一步探讨其行为是否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如果被诉人的使用行为根本不是在商标标示来源意义上的使用,法院就能够确定被告的行为并不构成商标混淆侵权,无须再适用混淆可能性标准并进行混淆可能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