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0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中国古代某些长篇小说中,女性悲剧呈现出群体性的特征。《红楼梦》主要塑造了青年女性的群体悲剧,充分表现出对青年女性的普遍同情与普遍崇尚;《水浒传》在祸水观念下展现了女性祸人祸己的群体悲剧;《金瓶梅》展现了女性群体在性追求与物质追求下的本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醒世姻缘传》则揭示出悍妇群体表面的强悍与本质的弱势。这些女性群体悲剧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群体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必定具有群体性,而其生命力又在于个体悲剧的互补;群体悲剧的审美价值来自个体悲剧的叠加,又必定超越这种叠加;伦理社会是群体悲剧的土壤,群体悲剧必然导致对伦理观念的反思。  相似文献   
722.
《子夜》的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递着崇高的悲剧精神。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723.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批评欧里庇得斯对古希腊悲剧的改革最终导致了悲剧艺术的死亡,此观点长期引起学者们的激烈论争。文章拟通过绎读《悲剧的诞生》中的相关部分,弄清楚尼采关于悲剧之死的真实思想。这应该是一切论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4.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身上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具体表现为自身无法摆脱的矛盾冲突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情与理的冲突;生与死的冲突.这种精神悲剧的形成有其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725.
农耕与游牧交汇下中国古典戏剧的文类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质文明之间的影响为视域,以希腊悲剧"苦尾"为比较点,发现有两个重要原因导致中国悲剧出现"乐尾"现象。农耕文明中的乐感情结与苦难情结之间的内在张力为"悲身乐尾"的艺术结构提供了植生的土壤;农耕文明在游牧文明的强力作用下,原来的文艺在结构、秩序与功能上发生了变异。在文类形态上,中国出现了戏剧的"二度诞生",并产生了普世性的悲剧形态;在文类功能上,悲剧与哲学(宗教)共时地肩负起诠释与化解"人役"苦难的历史重任,哲学(宗教)与悲剧的"共时同台",化生出"悲身乐尾"的艺术式样。  相似文献   
726.
重庆大轰炸是中国人民心中无法磨灭的战争创伤,也是建构公众的战争创伤记忆、凝聚民族共识的典型历史事件。2021年,修建在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之上的“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正式开馆,通过布设媒介装置、营造情境氛围,使之作为具身实践的平台,促使观者沿着“情境定义-记忆实践-具身认知-创伤记忆”的记忆路径,在身体参与的记忆实践中形成具身认知,重塑观者的“在场感”,唤起或强化观者的“史实记忆”和“情感记忆”,从而建构起重庆大轰炸的创伤记忆。  相似文献   
727.
“互联网+”行动时代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行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管制和产权确权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资源稀缺的负担,资源整合和共享对大数据的交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优质资源配置无效,因此,大数据的安全交易行为需要破解和限制“反公地悲剧”的困境.为了使信息网络资源能够安全合理地被有效利用,实现治理层面的共识,据此,探讨我国大数据交易行为在“反公地悲剧”下引发的一系列根基,并给予对策.  相似文献   
728.
沈从文的《边城》以独特的审美视域和抒情笔调,展现了清新幽美的自然环境,和谐淳朴的乡土生活,善良美好的人情人性。这一牧歌式的文体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边城》结局突然脱离了牧歌的主旋律,急转直下奏出“死亡”气息浓厚的挽歌,落差形成了强烈的叙事张力,造成审美的陌生化效果。悲剧结局的原因既有乡村女性难以摆脱的宿命阴影,也折射出沈从文复杂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29.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 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 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 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虚拟水流出、净流出较高省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加强改善山东等虚拟水流入、净流入较高省区的消费习惯,重点调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需求,结合虚拟水主要来源,合理调整其贸易结构。两方面调整中均应对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部门予以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