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706篇
社会学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趋势,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以及德国当代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2.
张文初的《能力主体与时间本位: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一文对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都有着无法克服的理论漏洞。在能力主体的断定上,对能力与欲望关系的理解陷入了二元论的误区,而在时间本位的断定上则是回到了传统的时空关系上。新主体性的理论应该在价值论的立场上以“价值冲动”概念来穿越传统主体理论的主体与客体、主体的身与心及主体的知、情、意。  相似文献   
93.
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中心主义”主导倾向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从认识论维度出发去阐释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从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本体论维度。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有两个维度,即本体论维度和认识论维度。其中本体论维度是始源性的,而这两个维度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研究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人的发展前景与自主意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践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人对自身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人驾驭外部世界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强化,这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内在力量。但这种自主意识的片面发展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紧张关系,以至于陷入重重困境中。要走出现代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要重新反思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外部世界的主体,也是人自身的主体,人理性地把握自身,成为身内自然的主人,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95.
活动教育寓于主体性教育之中,是主体性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或延伸。因为活动教育有结构双向,形式活泼、内容综合、效果多种等优点,可以引发情感共鸣、真理认同、环境熏陶的心理接受机制,能充分调动自我、成就、交往、愉悦、兴趣、协作意识等主体参与动机。  相似文献   
96.
模态是语言学的重要范畴,是主观性和客观性、述行性和非述行性的对立和统一。西方学者关于这些问题的几个传统观点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值得商榷;英语模态的主观性和述行性相随,客观性和非述行性相伴。这两组概念相关对应,均非模态的本质性特征或标准。  相似文献   
97.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居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绩效即有效性包括客体有效性(社会的评价)和主体有效性(主体对社会评价的主观体验)两个方面。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绩效的积极、自信、有为的评价即主体效能感,是主体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和精神动力。文章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主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3,23(5):71-73
闭塞的环境,简单、古板的教育,使牧师家庭出身的勃朗特姐妹性格内向;这使她们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对人生充满痛感,精神上反叛社会,幻想超现实的自由生活。这些都影响到了她们的小说创作,使其有明显的自传性和强烈的主观化色彩。  相似文献   
99.
卢卡奇早晚期主体性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但早期和晚期表现不同。在早期他认为:人及其历史是真正的主体,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以主体为基础的主观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自在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和"同一"的结果;意识等同于实践,无产阶级意识是历史的真正动力。在晚期,他对自己早年理论进行了彻底清理,认为:人及其历史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自然先于社会而存在;客观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历史是一个自在的过程;劳动实践是存在总体的核心范畴,阶级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
翻译活动是伴随语言产生而产生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译者的角色也在不停地变化,经历了诸如"征服者"、"画家"、"奴仆"、"解放者"、"叛逆者"等角色。笔者从语言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后结构主义范式三个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翻译中的主体性问题,认为在译者主体性被夸大的今天,仍存在一些限制主体性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