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肖洋 《太平洋学报》2013,21(1):77-85
国际海运减排是环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国际海运减排博弈现状入手,提出"碳陷阱"的概念并进行理论解析,在深入剖析国际海事组织的海运业减排约束机制及其法理性原则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海运减排方案及实施模式,提出中国规避海运减排"碳陷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2.
作为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多维贫困近些年来成为国内外学界讨论的热点.多维贫困研究的发展不仅仅具有学术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的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归纳了多维方法的论辩,提出了如何走出多维贫困研究的“内卷化”与“学徒陷阱”.文章认为,首先,应确立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础性地位;其次,研究者应避免成为“边缘人”角色;最后,强调动态和分层分类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3.
When the high-income East Asian economies entered the upper-middle income stage, their long-term growth was sustained by their real manufacturing output shar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his is a typical pattern tha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which sees manufacturing as the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When China became a middle-income country, its share of real manufacturing output and TFP both fell over the same period, exhibiting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tendency toward “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 that increases the risk of being caught in the middle-income trap. Accelerating China’s development as a manufacturing power, advancing high-tech manufactur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re realistic options for the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24.
“反全球化”的陷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震 《河北学刊》2002,22(4):6-10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同时 ,反全球化浪潮也此起彼伏。但是 ,我们不能落入这个陷阱。全球化的好处与其说是给我们带来好处 ,不如说给我们提供了参与竞争的舞台。没有竞争 ,就没有发展 ;没有竞争 ,就没有进步。实际上 ,西方人不是反对竞争 ,而是不愿新兴产业国家起来与他们竞争。人类不能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不能回避全球化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 ,没有竞争力的文化也是没前途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5.
针对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现实,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政策性、婚姻结构性、经济和文化等影响低生育率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低生育率对中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造成的后果,提出提高离婚成本、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男女角色分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6.
一个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指该经济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增长乏力、人均GDP增长缓慢。有的经济体之所以在较长时间内未能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本原因就是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生产结构和国家宏观的政策措施。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4 446.7美元,依据世界银行标准已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拉美等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东亚部分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7.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视角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和低水平均衡陷阱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障碍,又是经济起飞的出发点。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质量。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要在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系统把握和在经济发展实践的动态变化中认知。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理性处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政策层面,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引入,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8.
人口规模(或有效劳动规模)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有助于解释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内生转型:在"马氏陷阱"阶段,农业生产技术缓慢提高,伴随着人口逐渐增长,市场也逐步扩大,使得工业企业能承担更大的固定(创新)成本,生产创新就此启动,人类摆脱了"马氏陷阱";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面临人口转型,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时不能再依靠单纯的人口数量增长,而是需要人力资本积累以增加有效劳动规模,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创新,从而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奠定基础。有效劳动规模的扩大不再仅通过正向外溢性促进技术进步,而是通过降低工业企业的创新成本直接加快技术进步。通过建立包含农业生产(服务业)部门、工业生产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的四部门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适当延长劳动年限、降低老年期养老保障账户缴费贡献率及降低遗赠程度都有利于激励居民增加劳动供给,积累人力资本,进而促进技术进步,最终摆脱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