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欲望叙事:世纪之交以来叙事伦理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芒  马航飞 《河北学刊》2005,25(4):156-162
现代叙事在本质上具备伦理的意义。关注伦理核心要素的欲望叙事无疑更集中而深切地反映着自由伦理的演进历程。伴随着商业世俗主义思潮的合法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欲望叙事所呈现的现代主体性自由伦理现在其后、尤其90年代以来的欲望叙事中发生新变,衍化为以“消费者”为主体核心、以“消费欲望”为表现核心的新的消费伦理观。欲望叙事伦理的转型,表征着时代精神的转型。具体表现为:本能与灵魂分离的人性异化;从“创造者”到“消费者”的主体异化;从自律到自恋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72.
This study examined patterns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turning points in 100 Israeli emerging adults (54 males) who were followed from age 22 to 29. Analyses of interviews at age 29 yielded four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romantic transitio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oncurrent well-being: positive outcome turning points, negative outcome turning points, formal turning points, and young people who could not identify any relational turning points. Young people who described a negative turning point or who were unable to identify a turning point were less involved and invested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they reported a greater numbe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Those who described a positive outcome turning point or who pointed at a formal turning point reported more stable and healthy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a lower number of symptoms. Increased immature dependency and stress associated with goal attainment measured seven years earlier explained the tendency to identify a negative turning point or the inability to point to a significant event. Conceptualized within the reflexive model of transit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rsonal assets such as personality attributes and developmental goal pursuit explain the ability or difficulty of young people to capture the meaning of events in their relational involvements and to move toward or interfere with settling down.  相似文献   
173.
颤振是影响金属切削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车削细长轴工件时更容易发生切削颤振。文章基于横 向振动理论建立了细长轴车削过程的振动模型,并从力学及数值分析角度求解了切削力引起的工件振动响应;在Matlab 软件中通过仿真研究了切削用量和工件长径比的变化对工件振动响应的影响。设计了以背吃刀量、进给速度、主轴转速 及工件长径比为变量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车削实验,分析4个因素对工件切削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长径比、背吃刀量、进 给速度和转速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实验结论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揭示了细长轴车削过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74.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的“复封建”论,冲破了传统王朝窠臼,超越传统“封建”与“郡县”的讨论,寓反君主集权专制思想于其中,而具有突破性的进步意义。同时代的英国即是以封建诸侯起而平衡君主权力,制定国会宪章,从而实现了制度创新转型。在政治“大一统”的传统中国,以“复封建”来分权制衡专制君权不具可操作性,制度创新历史转型的出口在哪里则仍需探讨。意识形态政治泛化的“封建说”,脱离中国历史实际解释不了历史而没有学术价值,蕴藏于“封建”制下的明清分权反专制思想,则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5.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负有"赞天地之化育"的职责.中国文化倡导"仁民爱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些思想指导下,中国历史上一度出现了人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的局面,而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6.
文章基于刘易斯原意,对其模型中的“二元”、“劳动力”、“无限”和“刘易斯转折点”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传统部门仍存在剩余劳动力、私营企业利润率没有下降、转移到现代部门中的劳动者真实工资没有明显上升和城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等方面论证了我国目前刘易斯转折点并没有来临。  相似文献   
177.
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刘易斯模型验证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目前学术界刘易斯模型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上的应用讨论,就刘易斯拐点始现、劳动力供求关系、农民工工资变动,以及农业人口流动指标分析等方面具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回顾,并对当前研究现状作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