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口学   120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188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inding optimal, or at least good, maintenance and repair policies is crucial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Likewise, describing life phases of human mortality is important when determining social policy or insurance premiums. In these tasks, one searches for distributions to fit data and then makes inferences about the popula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ocus on bathtub‐type distributions and provide a view of certain problems, methods and solutions, and a few challenges, that can be encountered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urvival analysis, demography and actuarial science.  相似文献   
22.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23.
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 ,更需要微观措施的落实。本文提出建立档案式管理的诚信打工用工管理服务机制 ,既是微观管理措施的设计 ,也是宏观方针策略的探讨 ,寻求宏观政策与微观措施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宏观与微观的整合功能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4.
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提出了语用翻译实际上是双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翻译,并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进而尝试将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  相似文献   
2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动力。  相似文献   
26.
学术界在认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性质方面迄今尚有分歧,存在着“旧中产阶级争夺权势说”、“企业主利益冲突说”、“城市新中产阶级价值观改造说”和“中产阶级文化重建说”等多种观点。然而对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与领导成分的考察则表明,知识分子在运动的领导主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可以被界定为是一次由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7.
云南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云南省1986~2001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作用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资本、技术进步相比最小,资本的贡献份额最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发展趋势,平均水平偏低,小于全国平均贡献率,与中西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云南省依赖于资本的高投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此外,还分析了影响云南技术进步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劳动力权早在个体小生产时期就已得到了民法的默认,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权开始凸现。经济法将全面创造劳动力权,以保障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0.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建立两物品模型,推导出了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最后,得出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以及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