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打破城乡医保分割局面,建立新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成果,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大邑县在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着力整合资源、完善制度、提高待遇,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管理与服务质量,笔者结合区域情况,对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了调研思考。  相似文献   
92.
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匈奴、鲜卑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收继婚"观念和制度变迁,讨论北方游牧民族法律变迁,揭示该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93.
司空图集前人意象说之大成,已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意象理论体系。他不仅领悟到了不同层面上的意象,且对意象本质特征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创造意象也有明确的主张,尤其是将意象理论体现于《二十四诗品》的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94.
元代收继婚俗及其演变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许多民族都曾有过收继婚姻的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 ,曾在中原地区汉族之中推行这种婚俗。但到后来 ,收继婚俗在汉族和蒙古族中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由社会的和经济的文化的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95.
受证据裁判主义的影响,证据的质和量会对诉讼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同诉讼价值观下,民事证据收集制度存在较大差别.对案件实体正义的过分追求会导致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法院职权作用过强,损及其中立地位,从而影响到程序本身的公正.而过分追求程序正义,排除法官介入证据收集,则可能会损及案件真实的发现,从而影响实体正义的实现.在对民事证据收集权进行分配和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合理分配不同民事证据收集主体的取证权限和范围,使得民事证据收集权的分配能体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96.
以杜甫在陷贼及为官时期(公元756年—公元759年)的作品为代表,杜甫的诗歌因其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风景。“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这是杜诗所独有的,本文着重从杜诗的收蓄与崇高两方面,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万象开眼     
《人生与伴侣》2008,(5):63-63
人一生中幸福感呈U形曲线;中科院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上海北京天津列前三;发改委:财政收越来越多地用于地方;北京交警执法前后须分别敬礼;中华文化标志城全球悬赏征集创意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8.
为杜止冒滥,确保应试者的素质,明代乡试前由提学官考选士子应试,是为乡试资格考试,即后来的科考、遗才和大收。乡试资格考试发轫于正统初,形成于天顺六年之后,为明朝首创,并为清所继承,成为影响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近五百年的重要制度举措。明代乡试资格考试主要由各提学官于乡试前巡历辖境,采取吊考、类考、截考等方式,考选生儒人等,以核实应试士子的学行、身份、籍贯等信息;在应试人数日多的情况下,对乡试的正常、规范运行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中国古代民族收继婚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继婚是中国古代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也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大量史实材料,探讨收继婚在中国古代民族中产生的历史条件、分类、长期存在的原因及逐渐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
国俗词语外译,可以集思广益,传统的字面直译或简译,已很难适应日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挑战,尤其国外对中华文化寡知、曲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试提出立足中华文化内涵阐释,即尊重内容、解放形式的"放"、"收"兼容翻译策略,并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