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3篇
人口学   134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1376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补偿边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失地农民的福利入手,分析了征地补偿的现实边界和理论边界。结果表明,政府垄断土地非农化市场严重低估了征地补偿标准,合理的征地补偿应该明晰失地农民的产权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2.
产生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3.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urban landscapes requires multiple sets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mpatible data that can integrate historical land use patterns and disturbances to land cover.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principal methods: (1) core analysis; (2) historic mapping; and (3) gradient analysis, to link 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 for urban ecosystems and applies their use in the Baltimore-Chesapeake region. Paleoecological evidence derived from the geochronology of sediment cores provides data on long-term as well as recent changes in vegetative land cover. This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maps, provides a baseline for conducting trend analyses to evaluate urban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A 200-year historical land use database created from historical maps, census data, and remotely sensed data provides a spatial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human impacts on the regio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ntegrates core analyses with historic data on land use change to yield a comprehensiv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framework and rates of change. These data resources establish the regional found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ecological components of an urban ecosystem. Urban-rural gradient analyses and patch analyses are propos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urban ecosystem as they link ecological and soci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for varying degrees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74.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业服务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75.
“三农”问题与和谐城市化:难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城市化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同时,“三农”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和谐进行的瓶颈。从长远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城市化,而“和谐城市化”与“三农”问题是互为制约与互相促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和保护农业,优化工业结构、户籍与土地制度等手段,以和谐城市化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和谐城市化,让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6.
21世纪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跨入 2 1世纪 ,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世界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人口倍增时间大为缩短。人口老化速度加快 ,在 2 1世纪的前 10年 ,世界各国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剧。同时贫困人口问题困扰发展中国家。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导致自身资源日益减少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如不设法采取补救措施 ,将会面临一场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77.
目前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中西部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在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则具有十分关键的“连锁效应”。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来说,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的大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二者在高起点上实现“捆绑式”的联动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8.
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其市民化的关键。对天津4个“宅基地换房”试点镇的调研表明,“换房农民”换房后虽然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的增长更快,净收入有减少的趋势;而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有50.67%的劳动力没有工作,有36.44%的家庭依靠政府补贴生活。对政府行为与“换房农民”就业的博弈分析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过多或提供的失业保障过多,都会降低“换房农民”的就业意愿,而政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则可促进“换房农民”的就业。因此,政府应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多渠道安置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适度的失业保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提高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概率,并降低其找工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79.
1871年-1910年是德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在此期间德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德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在居民住宅、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和创新,从而保证了德国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0.
中国农民市民化的道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性是造成今天中国大量人口滞留在土地上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城市化问题及其与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在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通过权利置换的方式来推动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我们最现实的选择,即通过地权换居住权来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过渡。在这一权利置换过程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政府要把权利置换工作与国土整治工作结合起来;扭转省会城市作为一省经济中心的发展模式,降低城市房子价格,为农民进城开路;社会保障制度要及时跟进;铁腕推进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加大对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