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英语短语动词常用但极其复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容器图式为基础,基于射体-界标概念,从语义网络的概念化分类,描述解释其隐喻延伸意义,以帮助学习者联想、理解、归纳记忆短语动词之多义,减轻学习者死记硬背之苦,以期能给教、学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92.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3.
根据构词法可以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建立联系 ,促进英语学习者对两类词汇的习得。文章从动词向名词的转换出发 ,探讨了转换的规律及特征 ,尝试从构词法角度理解来源于动词的名词。  相似文献   
94.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07,23(3):104-108
户县方言常用白读的单音词“起”表示“起来”的意义;把语气词“呀”置于“去”后或省掉“去”字表示对趋向的疑问或陈述;北京话的“A起来、A下来、A下去”,在户县方言里一律作“A咧”;户县方言“V来、V去”式复合趋向动词可重叠为“V来来、V去去”式;户县方言的“走”字变作阴平调时表示说话人告诉听话人与自己共同趋向行为的祈使;户县方言“去”字变作阴平调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吧”。  相似文献   
95.
本文叙述英、日语法中表示可能的助动词的异同情况。在英语中,表示可能的助动词有can,could,may或m ight几种,它们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而在日语中,表示可能的助动词有れる、られる与ことができる等,它们也同样有自己的使用规则,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以下论证,我们可以找到其共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
根据Goldberg英语动结构式体限制理论及句子有界化原理建立封闭语料库分析发现,汉语动结构式事件句有界与无界动词与结果补语之间无间隔;建议将Goldberg表时间间隔示意图细化为两个分示意图。  相似文献   
97.
EnglishphrasalverbsformanimportantunitinEnglishlanguage.PhrasalverbsappearveryfrequentlyinEnglisharticles.Furthermore,inmany...  相似文献   
98.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成果表明,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词汇类别以及句法语义认知结构差异不大,但它们在句法表达结构上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探讨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在被动(字)句中的表达形式异同,文章从词汇意义、句子的形态结构和语言在民族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方面,分别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特点、词汇类别、主句和从句进行分析,探讨其语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9.
谈"V来V去"     
“V来V去”是一个表示持续、反复的动词结构,它在语义特征、结构形式等方面具有较为独特的特点。由于进入“V来V去”中动词的不同,使得它在完句能力、语用功能上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00.
体裁分析理论强调学术语篇中批判性意识的体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在选择层面上较单一、欠完整,尤其缺乏主动构建自身研究视角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批判性意识,与论文写作的规范还存在一定差距,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