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8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出发,通过对刘禹锡《陋室铭》两个英译本在选词和句式上的试探性分析,探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文化传真,即要求译者克服其母语所习得的文化生活经验与译入语或译出语文化的差异障碍,将译入语和译出语进行创造性的信息编码与解码,从而客观地传达出语言文字表层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2.
媒体求解满族传统老姓"瓜勒佳"和"瓜尔佳"是什么关系.文章在此全面介绍了满族传统老姓的概念,从而说明了"瓜勒佳"就是"瓜尔佳",是满族第2姓.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新旧人教版两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从课标的比较、教材编排、教材的内容及栏目设计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4.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重要概念“视域融合”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亦有其重要意义。以辜鸿铭翻译《论语》的实践为例,辜鸿铭考虑到当时的中国国情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在追求视界融合的过程中作出较为积极、有效的选择,删除源语文本中不利于视域融合的部分,重视西方文化历史以拓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为典籍英译提供了一种颇具参考价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5.
在间接挤压铸造过程中,充型液面的稳定性是铸件质量的保证。以平板铸件为研究对象,利用专业铸造软件 ProCAST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浇口形状与液面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带扩张角的浇道充型效果明显优于直浇 道,且随着扩张角的增大,其充型形态越平稳,液面凸起也越小;双浇道的浇注系统其充型效果不佳,液面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36.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治精神的源头,西方法治理论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原义都发源于此,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数百年的演进后,自由、自然正义、民主与法治成为“轴心时代”的精神实质。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希腊人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其法治思想也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37.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8.
徐英 《阴山学刊》2005,18(6):59-62
以往的考古界和美术界都对汉唐铜镜十分重视,这方面的著录及文献资料堪称丰富,而对于金代的铜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高峰是汉唐,而到了金时又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以从金代铜镜的研究上折射出金一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民俗的若干问题,特别是通过它的纹饰和铭文所反映出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早已远远超出了铜镜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对于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拓展无疑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史料。  相似文献   
39.
关于纳西东巴文字信息处理的设想建立在东巴文字电脑检索系统开发的基础之上。东巴文字的信息处理将在建立相关的资料档案库和研究资料目录的同时,通过电脑设立以下检索内容:一、东巴文字的形、音、义检索。包括单个东巴文字字形及其出现地域的描写;东巴文字各个单字语音的准确描写;东巴文字字形表义情况特别是假借、义借和异体等的描写。二、东巴文字字素描写。字素描写可以达到对东巴文字字素分类别分层次的统计;并对东巴文字字素取象发生系统进行描写;还可包括与之相关古文字字素的对照描写。此外还将适当补充东巴文字所处文辞的描写以及纳西族的哥巴文和玛丽玛萨文情况的描写等。检索内容的建立,有望为东巴文字的研究创立新的门径。  相似文献   
40.
经典的作品一经译介,往往会有许多重译本.受译作产生年代、所处社会环境及译入语语言发展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往往会有所不同.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警察与赞美诗》两个中译本——李文俊和潘明元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兼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本文尝试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翻译文本和例句的分析,重点探讨两译本中选词、句式以及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及在翻译实践中的一些规律,力图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翻译理论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