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81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730篇
社会学   8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虚拟实践是主体按照既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纯符号手段进行的活动,是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创造出的高层次实践形式,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现实性实践的某些特征。虚拟实践为认识主体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系。虚拟实践的出现,使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虚拟实践不但丰富了实践的科学内涵,而且也对认识论和实践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这不仅是一个涉及理论创新的问题,更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所必需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2.
基于虚拟仪器的检测技术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对原有的检测技术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检测技术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给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检测技术创新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53.
对上博简否定副词“弗”的考察表明:“弗”字句的谓语主要是动词谓语,动宾结构做谓语可能是古语的留存;“弗”的主语多为在上者;“弗”在复合句中多处于后续句中,“弗”与“不”的连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4.
对高校电子阅览室数据存储及光碟共享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据存储、光碟共享的现状令人堪忧 ,为解决阅览室光盘共享中的种种问题 ,应采用虚拟光碟镜像服务器方案对阅览室的光盘库、光盘塔进行改革。该方案具有在线并发访问量大、经济实用、便于管理等多种优点  相似文献   
55.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碰撞交融,让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群体事件成为当前社会阶段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个阶层习惯于把网络群体事件视为国家与公民社会间的博弈,然而事件的最终结局并非只有“零和”。应该辩证地思考其衍生效果,从个体、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探究产生的根源,并以“正和博弈”作为研究视角和所要实现的最终效果,通过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创新和供给,建立多元主体治理模式,营造高质量的虚拟社会生态文明,构建具有包容性的网络监督体系等途径,使网络群体事件趋于“正和”,促进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6.
以游记或观光记录式的语汇来描述电影以及观影经验,是中国早期电影评论与电影广告的常见策略。以这种策略完成的电影评论和广告,透露出早期中国电影观众在放映活动中以本土经验描述并接纳电影这一新型媒介与感知形式的倾向。早期电影放映活动引发的美学变迁,即表现为电影引发的时间感、空间感和速度感的变迁。电影放映活动提供了有关"虚拟旅行"的经验,引发了中国早期电影观众的兴趣、好奇心与激情,并具有商业和文化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决盘类转子的动平衡问题,研究设计一种立式的自动平衡机,建立三维机构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 法,对其底面的箱体的框架和立柱进行载荷的力学性能分析,得到箱体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验证了平衡机箱体在设计 上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表明箱体整体满足设计的标准要求,可为同类型动平衡机整体及部件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与参考,可有效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和缩短研发的周期。  相似文献   
5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htetl in two museum narratives devoted to Jews in Soviet and post-Soviet Russia. The first, the state-funded 1939 exhibit “The Jews in Tsarist Russia and the USSR” was organized by the Jewish Section of the State Museum of Ethnography in Leningrad and remained on display to the Soviet public until the Nazi invasion in June 1941. The second is the privately funded Jewish Museum and Tolerance Center in Moscow, which opened in 2012. Though conceived under radically diffe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each exhibition conveys a significant message about the place of Jews in Soviet and post-Soviet society, respectively, and each positions the shtetl as a formative arena for Jewish civic identity vis-à-vis the Russian homeland. Across the chasm of over seventy years, these two museum projects raise strikingly similar questions about how and why cultural institutions are mobilized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of Ashkenazi Jews and the state. In both cases, the shtet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narrating this unequal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