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4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与"善"、"德性"、"城邦生活"紧密联系;是一种合乎德性的善(好)的生存状态。他一方面强调作为优秀品质的德性对于幸福的前提性意义,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的实践"作为幸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2.
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最主要的手段,法律是外在强制性的约束机制,道德是内在自律性的约束机制,二者相辅相成.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必须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注意防止和纠正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辨证关系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733.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提出“大人”即圣贤君王的标准:“与天地合其德”;再次奠定圣贤君王治理天下的法理基础:“天工人代”。探求此思想的逻辑本源可见,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由此形成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建立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显现出传统生态理念卓越的前瞻性与综合整体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生态良好”“永续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同时,儒家生态智慧,需要实现现代转型,方能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34.
思政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知识论视角的分析,思政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实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知识的建构性吁求其更具学理性,知识的社会性追寻其更具感染力,知识的复杂性呼唤其更具针对性,知识的实践性期待其更具实效性。“大思政课”是在新知与旧知的融合互构中赋能学理性,在空间与时间的联通共享中生发感染力,在知识与信念的转化提升中确证针对性,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增强实效性。新时代“大思政课”关注立德树人,应实现知识供需平衡,以信念构建为内在要求,以“宏微共促”为现实展开,以实践回归为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735.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德伦理学已经发展为一种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相抗衡的道德理论。其复兴的动机是对现代道德哲学以及当代社会的道德现实的不满,有着特定的时代诉求。经过许多当代哲学家的理论建构,美德伦理学成为了当代西方伦理学理论中引发众多哲学家的关注与争论的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736.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宏伟目标的实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然而,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评价不同程度存在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唯职称、唯帽子的"五唯"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举措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此,从教育的政治性、育人性和社会性出发,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由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政治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决定着育人方向,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方向、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四个要素。业务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反映了高等学校职能履行情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要素。效益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成效,主要包括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以及社会影响力三个要素。"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由诸多相关要素构成的理念集成,各要素间彼此促进,协同互动,形成了一个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呈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特征。"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领高等学校回归本质;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等学校办学方向;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