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387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关于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村土地被大量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失地的根本原因,反思了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被看作是最困难最重要的因素。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应用的前提。本文就如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习得策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词汇习得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关于英语词汇习得策略的看法,发现他们最常用的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策略和反复学习策略。据此,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汉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对网络词汇的改变起了根本作用。通过"补位"和"过滤"两阶段的自我调节,网络词汇正从表面无序走向有序。在汉语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网络词汇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基于SAA7114与CPLD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套基于SAA7114与CPLD的图像采集系统,并详细介绍了CPLD对图像数据采集存储的逻辑控制及SAA7114的初始化设置,并给出了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6.
语言首先是符号,无论是表音符号还是表义符号。音义本身本来也是符号,只不过在标记音义的符号诞生前没有具体的符号去标注声音和记述其意义罢了。因此,从符号表注语音和语义的角度看,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尤其是第二语言基础阶段习得过程有一定的共同规律可循。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第二语言基础阶段习得机智,并将“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发展,以提高第二语言基础阶段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由于新事物的出现,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价值观的出现和追崇时尚,一些汉语原语词衍生出一种或多种新的意义,并被较为广泛应用,它具有褒贬、造势、烘托、强化等表达功能,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对应用汉语语汇衍生义我们应持积极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8.
Krashen和Bialystok的模式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提出较早,至今仍有很大影响的理论。在概述其内容后,本文重点分析了两个理论模式的相似、相异之处。相似性分析使两理论得到相互阐释和互相证明,相异分析找出了互补之处,使其有了更强的阐释力,最后探讨了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9.
少数民族兼用第二种语言有双语型及多语型之分,即有的只兼用一种语言,有的兼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多语型的民族在不同语言的习得中特点及规律各不相同。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民族杂居等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婚姻习惯制约多语兼用的特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直接影响多语兼用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0.
We discuss the optimal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 strategy for a third party remanufacturer (3PR). We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 whether a 3PR should acquire used products or cores in bulk with uncertain quality levels, or in sorted grades with known quality levels; and whether to acquire and remanufacture cores before the demand is realized (planned acquisition), or after the demand is realized (reactive acquisition), or on both occasions (sequential acquisition). When only sorted cores are acquired, we find that, (i) it is optimal to acquire cores in multiple grades to balance acquisition and remanufacturing costs; (ii) if reactive acquisition is possible, it reduces the assortment size (number of grades in which cores are acquired) and the total inventory acquired in the planned acquisition; and (iii) the optimal portfolio of grades to acquire and the optimal acquisition and remanufacturing quantities of these grades can be determined analytically. When bulk cores are acquired in addition to sorted cores, the property of reduction in assortment size of the planned acquisition is preserved. We also show that the 3PR should acquire only a fraction of the demand in planned acquisition, and leave the rest for reactive acquisition. This fraction changes during the lifecycle of a remanufactured produc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and realistic data from a smartphone remanufacturer we show that sequential acquisition increases expected profit by up to 8% and 27% over only planned and only reactive acquisitions respectively, and reduces the inventory acquired by up to 21% over only planned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