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59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公羊传》通过《春秋》之辞、辞序、笔削、书法阐释《春秋》之义。《春秋》之辞、辞序、笔削、书法具有两个意义层次:表层义与深层义。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一段距离而形成意义的“间距化”,故很难通过表层义理解深层义。《公羊传》在解释《春秋》时表现了较强的主观性,一是表层义与深层义的“间距化”,为《公羊传》发挥其主观思想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二是一般书法与书法之变的对立统一,为《公羊传》解释《春秋》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相似文献   
102.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文坛的重要代表,托马斯.沃尔夫无疑是最具争议、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你不能再回家》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该书着重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画面和中下层民众的各种命运。今从弗洛姆社会学思想出发,从孤独的人性、法西斯主义与极权社会、人性的救赎等方面入手,探索现代工业制度下人的无权利、孤独、焦虑和不安,阐明了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机制和极权主义的普遍性,揭示作家的社会批判倾向和思想流变。从而表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仅破坏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破坏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对每个人的思想和精神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病根归结为形而上学,并试图通过基于强力意志的"重估一切价值"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来克服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他不仅是一位规定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而且建构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即极端的主体性形而上学,所以,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和形而上学不但没有被克服,反而得以完成。当然,关于尼采是否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我国腐败分子外逃"避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腐败分子外逃之后难以引渡,不能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更是起到了极其恶劣的示范效应。以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嫌主犯赖昌星被加拿大遣返回国为例,通过积极签订引渡条约、借助第三方力量、偿试引渡的替代措施等途径来解决引渡困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5.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深远,但最终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调和,形成中国化佛教。文章探讨了佛教与传统文化之内在天道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境界的区别,旨在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关于人文学某些经典问题的重新思考或认识。当前的神经科学发现显示: 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意识的身心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脑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无意识的,但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也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另外,常识心理学中所谓自由意志的存在是很可疑的,大脑在意识到自己作出决定之前已经作了决定,无意识的意志根据环境中发生的情况而作出瞬间的决定,其过程主要由大脑在发育期间所形成的工作方式以及由之后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记忆)决定。当然,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个重要问题的最终答案还应该来自于未来更多的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7.
黑格尔认为犯罪本质上是虚无的,要深层次去揭示犯罪本质的虚无性,就必须演绎整个思辨逻辑的全过程再回到起点,才能达到对这一论题的深刻把握。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核心,从自由意志到抽象法、从抽象法到不法、从不法到犯罪、最后从犯罪到自由意志的逻辑回归,犯罪本质的虚无性得到了深层次的揭示,其虚无性就在于扬弃了作为法的定在,但却不可能扬弃作为绝对的东西的法本身,对于法来说,犯罪就具有虚无性,而这一切最终极的源头就在于自由意志的虚无性,这也是犯罪本质虚无性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8.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传统的婚姻价值观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是持续走高的离婚率,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多的夫妻忠诚协议。面对这样一份协议,有的法院判之无效,有的法院判之有效,意见相左,令人困惑。加之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过程中对夫妻忠诚协议所持态度的转变,引发广泛争论。从价值层面来看,夫妻忠诚协议不仅能促进履行婚姻忠实义务、维护婚姻安全,对婚姻有增益作用,也未对婚姻自由造成干涉,且又能满足人性的需要,具有正当性;从法律效力来看,由于我国《婚姻法》并未禁止对除重婚、同居外的不忠事项进行意思自治,推定不出夫妻忠诚之事项须由"法定",故在具有正当性之基础上,夫妻忠诚协议可以对不忠事项及其具体的法律后果进行约定,其性质属于从订立起便生效的广义契约。对侵害无过错方之婚姻预期利益约定赔偿方式及数额是其必要约束手段,而非本来目的,故法律应该对其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09.
只有在或然性存在的时候,才需要相信。与其把精力花在论证所信之物是否存在上,不如论证一下为什么存在或然性,为什么不能消除或然性。习惯性的相信还不等于信仰,信仰萌芽于人生的绝境中,发生在思想的断崖上,信仰是少数人的事业。信仰就是相信所发生的一切都有其合理性,都是由一个高于自身的神秘意志安排的,信仰也可以看做是在更大的尺度上理解自身生存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0.
尼采将苏格拉底视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始祖并予以激烈批判。理性主义将理性视为人的本质,尼采则将意志视为生命的永恒本质和理性的终极源泉,并拒斥将世界二重化的理性主义逻辑,强调被理性主义哲学家用以证明感性世界是一个虚幻世界的理由恰好佐证了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和所谓真实世界的虚幻性。哲学家和神学家编造所谓真实的彼岸世界的目的,就是要贬低和诋毁感性的此岸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