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白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能言语,通万物之情,知鬼神之事.自“黄帝治天下”之日起,白泽便被古人赋予了特殊的神格、涂上了幻化的色彩.白泽神兽原是楚人虎图腾崇拜的产物,白泽神话蕴藏了楚人“名字巫术”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白泽“辟邪纳福”的基本象征意义一直深为古人崇信.正因如此,古人才会将白泽织入衣裳,绣为旗帜,用作人名,铸于香炉.  相似文献   
22.
Anthropologists have documented pervasive discourses about witchcraft in South Africa. The issue of witchcraft gained prominence during the latter years of apartheid when youths called ‘Comrades’ sought to cleanse rural villages in th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witches. However, after apartheid witchcraft has only made a few brief incursions into the South African public sphere. I suggest that the absence of witchcraft in formal political discussions is not only due to censorship by a modernist government. It is also a product of the popular status of witchcraft as ‘deep knowledge’ or as a ‘subtext’ to social interaction in village and township settings. Accusations of witchcraft occur largely in private domestic spaces. Moreover,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witchcraft as a mystical reality that transcends ordinary perception implies that it cannot meet standards of proof demanded by courts of law.  相似文献   
23.
巫术与人生礼俗--以宋代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术通常利用民俗作为载体,从宋代的催生礼、诞生礼到隆重的婚娶丧祭,无不反映出巫术与人生礼俗的密切关系,尽管其中掺杂了许多有悖礼制、荒谬和非理性的成分,却作为习俗融进了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4.
近代早期欧洲巫术大恐慌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术大恐慌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一页。欧洲长期流传下来巫术文化是其爆发的文化背景,而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灾难和失序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天主教和新教及世俗政治力量的发动和推动在巫术恐慌的整个过程中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了正确处理小说理论的创新问题和深入理解历史小说的价值,有必要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巫幻母题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实施纵深开掘。从文艺学的视角来看,清帝系列小说中的巫蛊术、厌胜术和妖异之象描写,不光是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阅读世界,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了一种写作理念。这种写作理念,因为不具颠覆和嘲弄意味,所以并未成为小说主题和文本文化意义的消解因素,它是小说固有品性使然,是历史小说回归传统的表现。二月河建立在与艺术原点对接基础上的艺术创新,以及通过巫幻母题所表现出来的深致笔意、艺术向度和宗教旨趣,对于历史小说审美机制、艺术法则、历史逻辑的完善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佛、道、儒、巫虽然具有各自的特点,它们在贵州却能奇特地结合起来。德江傩仪是贵州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典型代表。这主要源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和心理习惯等原因。探析贵州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特殊现象及其原因,对于促进贵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湘西自治州M乡的"中蛊"现象出发,重点讨论巫蛊信仰、巫蛊功能以及巫蛊规则等问题。通过田野调查及个案研究发现,巫蛊信仰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内心的确信,这构成了巫蛊文化的心理基础。巫蛊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功能,巫蛊功能的发挥一方面依靠作为心理基础的巫蛊信仰,另一方面依靠具体的巫蛊规则。巫蛊规则符合"另类规范"的特征,应该被视为一种典型的"另类规范","另类规范"对于地方"小传统"社会秩序的形成及维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巫是古代最古老的文化传播者,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开始就占据人类社会的中心地位,在人类开始思考的时候,便走在别人的前面,走上历史的舞台,并引导人们去思考。他们是最早的哲学家,是“人类的父母官”。他们必然成为最初的权力中心和文化知识母体。中国古代所谓“王官之学”就出自于他们的思考成果。随着世俗权力逐渐向王权集中,原来巫手中的权力逐渐被剥离,原来与王保持紧密联系的巫逐渐与世俗权力隔开了一定的距离,变成王官之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技术工作者。因此从发生学角度看,“先秦诸子出于王官”说毋宁说是出于巫术,王官之学是巫术文化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29.
在光绪二年“妖术”恐慌中 ,皖南、苏南等地的秘密社会分子 ,托身外国教会 ,利用剪辫等“妖术”手段打压、摧抑非教民 ,欲从中渔利并制造混乱。这些挑起事端的秘密社会分子 ,其本身就是教民或“望教”者 ,因而不可能也不会反对教会。但他们制造的“妖术” ,客观上导致了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诗经》的“兴”与《周易》的“象”在“立象以竟义”、“假象喻义”方面有相通之处,但因二者的文学和哲学特征的区别,“兴”和“象”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