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湖南花鼓戏与巫傩习俗有着深厚的渊缘:人们在元宵节中表演舞龙、舞狮、打花鼓、唱曲等,用以祓除灾疫,祈求平安,这些宗教色彩浓厚的民间表演与歌舞是湖南花鼓戏的前身。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花鼓戏主要由童子妆扮故事演出,它是一种童子“沿门逐疫”仪式,明显具有古代侲童驱傩的痕迹。花鼓戏与傩戏均有驱傩的宗教功能,它们的表演者往往是同一套人马;花鼓戏的演出剧目与音乐唱腔不少源自傩戏,这是二者同源异流关系的表征。  相似文献   
32.
明代的巫术从种类来分,大体可以分为禁气符咒、作祟或除祟、樟柳与灵哥、厌胜和厌镇以及幻术几大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明代,巫术活动逐渐世俗化,由圣人之术演变成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33.
郭建勋  禹翱 《云梦学刊》2007,28(2):97-100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神弦歌》,是江南地区的巫觋祭歌。它的产生,与其故楚地区巫鬼文化的传统有关,其音乐远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声”;《神弦歌》在祭祀地区性的杂鬼小神的过程中,表现出叹惜生命、向往爱情、钟情山水等世俗化的情感和愿望;《神弦歌》十八首,大多短小精练,且形式多样,语言清丽自然,音调婉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4.
王作新 《求是学刊》2002,29(1):91-97
先秦巫道研究对于中华文化史 ,特别是文明的起源 ,包括汉字的起源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由古汉字的结构理据解析入手 ,以文字与考古学有关资料相互印证 ,对原始巫道观念及行事进行了考察 ,为认识先秦巫道及研究先秦史和古汉字提供了有益的认识途径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5.
虎节仪式是流传于云南省彝族罗罗人部分村落的一种巫傩逐疫仪式,蕴含看丰富的巫术文化内容。本文就行巫术的三要素、相似律发生原理在仪式过程中的呈现,以及虎节传说中的巫术文化内容和象征意义进行集中阐述。  相似文献   
36.
周代史官的宗教思想,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倾向。他们论证神灵的本质、神人关系及神道作用,无不以“人”为其最终的价值取向。周代史官认为,“神道”是“天道”的派生物,对于“天道”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对“天道”的充分论证,化解了周代史官对于神灵的畏惧,从而突出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我国上古时期的“天道”脱胎于巫术对于所谓“世界法则”的描述,因此周代史官宗教思想中的这一“人文”倾向,实际上是我国上古文化前宗教性因素获得巨大发展的一个积极产物。  相似文献   
37.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38.
在线性思维与进化史观的影响下,宗周文化中的巫术成分往往被遮蔽,从而导致对相关问题之探讨变成无的放矢。《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研究几成聚讼,原因亦在于此;重构宗周哲学语境成为解决问题之关键。宗周文化史当划分为两个阶段:周公制礼作乐,道德与巫术并存,人神关系与人人关系并重,此为第一阶段。孔子反思巫术,以"仁"求"礼"探究人情,专注人人关系,此为第二阶段。《诗小序》建构了"妇德无厌,志不可满,凡有情欲,莫不妬忌"的必然世界,此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民性固然"可构成互文关系。女子与小人难养,当指嫉妒而言。周公时代"巫医"不分,孔子则将疗妬之方法,从巫术思维转移到道德自修与制度约束之上;"礼缘人情",化宗教情感于日常伦理;借此孔子完成了对周公制作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39.
论宋代民间淫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民间淫祠泛滥成灾 ,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民间淫祠泛滥与民间巫风盛行之间 ,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此外 ,由于宋代商业活动的兴盛 ,许多地方性的俗神迅速地向四面辐射 ;而两宋政权在对外关系方面的软弱无力 ,使得民众寄希望于神灵。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对民间淫祠的打击几乎一直与两宋政权相始终。由于难以尽述的种种压力与需求 ,宋代官方政权无法彻底割断与它的联系  相似文献   
40.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兰州太平鼓这一民俗事象,能够很好地从深层次分析兰州太平鼓所反映的人类早期的无意识的本能思想及其延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这方面入手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透视到民俗中更潜在的文化象征含义,并且对民俗做出更精准的诠释,超越我们以往的文化解释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