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503篇
社会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爱的毁灭与生命真相——杜十娘爱情悲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十娘爱情悲剧的价值意义在于撕开封建社会生命的真相,引起读者对妓女的爱情与从良、"情"与"理"的矛盾与爱情悲剧、爱情与复仇等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哲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2.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 ,“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 ,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 ,在孤寂中存在 ,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23.
文姜小议     
春秋时齐国女子文姜因性生活问题,遭到后人多方面的贬斥.文姜出嫁鲁国后,鲁国在齐鲁争强中逐渐失势,文姜数度以国君之礼与齐国国君会晤,协调齐鲁关系,增强了鲁国的实力和地位,但史家们却未给予应有的评价.本文认为,文姜不失为古代一位颇有才能的女外交家,不应以瑕掩瑜.  相似文献   
24.
现代女性在家庭与工作中的地位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今社会虽然大部分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家庭的束缚,但男性在家庭中的优势地位仍非常突出;女性虽然已获得经济的独立,可以从事一些职业,承担一些职责,但是男女工作上的差异仍广泛地存在着。她们处理家庭与工作关系的现状,充分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相似文献   
25.
陕西作家创作上的成败得失,都与其"楞娃"做派密切相关.他们对文学生死以之,并因此而具有一种悲壮精神,但却是在不需要壮烈的对象上过于壮烈的悲壮.他们在创作题材、创作潮流上缺乏开创精神,却往往以将其推向极端的方式推波助澜.把握"一根筋"的"度",对陕西作家及当代文学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26.
W·S毛姆在创作和生活上一直都在不懈地进行精神探索,一生都希图通过奋斗和创作探索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获取物质和精神的自由。他借艺术完成了探求自由的精神历程。大自然成了毛姆及其笔下人物精神的避难所。他既渴慕、追求金钱,又蔑视、摒弃金钱。他逃离给他束缚的女性的同时,又期待出现不让他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的女性。脱俗与从俗,成为毛姆精神探求之路上的双重选择。  相似文献   
27.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8.
近30年来,深圳作家塑造出改革之都、欲望都市、沧桑都市、活力之都、阳光都市等各类深圳形象。多元化的深圳叙事整合出一个真实全面的深圳形象,为读者想象深圳提供了文学符码,在构建和传播深圳城市形象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9.
巴蜀地域文化给左翼川籍作家烙上了"巴蜀印",使其倾向于描写巴蜀乡土世界,喜欢以自己熟悉的人物为原型,真实地刻划人物,将政治意识、阶级意识和文化意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左翼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30.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于主流作家的视角。作家们跨越民族、文化、语言边界的“游走”体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杂糅型的民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间”。多民族文学会通场景中,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亦可表现为多重性与杂糅性。这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学界对当前现实语境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