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民国年间,羊毛贸易在陕北地区商业中占主导地位,它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其贸易方式与路线几经更迭,它们的兴衰变迁又与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性质、交通状况和战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2.
两极扩位结构是扩大相关意象的两极距离,以形成审美张力的结构方式。其具体表现形态主要有形体两极扩位、色彩两极扩位、数量两极扩位、时空两极扩位。  相似文献   
73.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尺度铜单晶与铜双晶的 (111)面原子的静拉伸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纳米铜晶体的静拉伸变形过程中 ,原子系统的排列结构在弹性阶段没有变化 ;在塑性阶段铜单晶出现两个方向的交错滑移 ,铜双晶的塑性变形机制远比铜单晶复杂从而导致两者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异。模拟还发现纳米铜晶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翻译中张力关系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5.
虽然生态主义对现代人文主义持反思和态度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截然对立。生态主义对人文主义的批评并不指向人文主义总体,而仅仅针对其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人文主义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吁求启发了生态主义者,令之把这些价值理念推广到更大的场域。在这个过程中,人文主义也并非被动地接受生态主义的批判和选择,相反,它不但为生态主义提供了原初理念,而且时时在矫正它的整体主义倾向。由此可见,生态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本质上是相互成全的,对个体生命的共同尊重将推动它们最终走向和解。  相似文献   
76.
针对生物酶在高渗透油层驱油应用中表现出的没有提高吸水指数的技术问题,通过模拟地层采油驱油实验和界面张力实验,利用鼠李糖脂发酵液中的大分子胶团具有调驱作用的机理,用质量分数0.8%的生物酶与鼠李糖脂发酵液复配制剂驱油,得出采收率并观察驱油时的阶段含水率、阶段压力、阶段采收率的曲线变化。通过驱油结果和界面张力对比,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发酵液与生物酶复配驱油不仅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而且在高渗透油层明显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77.
以某实验室独塔斜拉桥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对斜拉桥模型试验的索力测试方法展开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压力环传感器的索力测试系统,基于ANSYS分析平台,按照接触问题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在实验室模型桥上,采用测频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测试精度较高,在不改变斜拉索刚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斜拉桥模型试验中斜拉索索力的实时、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78.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先行权争论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系列生物本性和社会文化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复合.受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影响,守法国家的法律信仰忠诚度极高.中国解决双方解决紧张关系的制度运行存在一系列文化心理障碍.关系的化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度化的秩序为先导,互谅互让氛围的形成.这有赖于政府的认识和主导作用的发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合力.  相似文献   
79.
张旅平 《社会》2013,33(5):29-58
德国社会学创建的年代正值经典(自然)科学处于顶峰的时代。在唯科学主义观念的影响下,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社会学方面一度盛行因果一元论的决定论。为了改变此种状况,韦伯把“价值分析”引入社会学研究,设立了因果性说明与意义理解两种研究进路。这不仅弥补了方法论的不足,而且还形成了文化意义的社会动力学。凭借此种方法,韦伯最终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西欧不同地区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现代性变迁问题,并为后人发明“轴心文明”概念和深化这一视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Drastic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emerging social problems, and emphasi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social harmony as a national policy have created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1 1. In this paper, China refers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recent years. Besides the phenomenal expansion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series of national policy initiatives in 2006 to professionalize social work and to assess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social welfare personnel. But these achievements would never be possible without the commitment, perseverance and active engagement of the social work communit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will present the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ich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has undergone in China, and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human agency in facilitating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process. The active agency of members of the social work community, including educators, Civil Affairs officials, and front‐line practitioners to resist the do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to co‐construct a social work profession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the Chinese context will be presented.

近年来, 急剧的经济及社会转型、日益涌现的社会问题及中国政府将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国策, 使社会工作在中国成为一个专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 除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惊人发展外, 中国政府于2006年宣布一系列创新的国家政策, 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以及对社会福利服务人员的职业水平进行专业评估。 然而, 如果没有社会工作社群在过去二十多年来的支持、坚持不懈及积极的参与, 努力地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 这些成就将永远不可能实现。 在本文中, 作者将描述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四个发展阶段, 以及讨论能动性在推动制度转型和结构变迁方面扮演的角色。 作者讨论了社会工作社群的不同成员的积极的能动性, 包括教育工作者, 民政部官员及一线工作者, 如何应对环境制约的支配影响及建构一个适合华人社会为背景的社会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