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本文是对杨守森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的学术批评。文章指出该书类似史料长编 ,作者惯于材料平面的罗列排比 ,不无简单化的分门别类 ,却拙于分析 ,更无力纵深地“探讨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致使既定理论设计未能如愿以偿。文章还批评了该书部分章节概念芜杂 ,持论偏颇 ,史实有误  相似文献   
232.
本文论述了“五·四”时期作家的文学活动及主张 ,并认为新浪漫主义文学从兴到衰的历史过程已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33.
谢丽 《学术探索》2008,(4):107-110
在1930年代多以阶级的意识形态评判创作者的作家论写作氛围里,沈从文立足于文学本位的批评立场撰写的、试图让批评回到文学自身的作家论,以把握作品风格与作家人格的感悟印象式的批评文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批评相对忽视文学独立性的缺憾,而且批评者尊重自我文学感受和维护文学本体性的批评文本,在表现批评主体独具特色的批评个性的同时,亦体现出在1930年代的特殊时空语境中,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作家批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