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21.
罗峻 《船山学刊》2003,(4):69-72
19世纪的近代中国相继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大同理想,一种是以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为代表的农业社会主义,建立在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一种是以康有为的《大同书》为代表的工业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两种大同理想在继承古代大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平等思想的追求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两人具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和西方思想渊源,两种大同理想在基本观点及对未来的设想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22.
赵进华  牟瑞瑾 《兰州学刊》2010,(12):124-128
经义决狱是中国法史学研究中的热点论题,百年来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然而已有的研究多把研究视域限定在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一段历史区间,对唐代及唐代以后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后期的经义决狱现象几乎没有涉猎。其实,自唐迄清,经义决狱现象无代无之,因为封建律法和儒家礼教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始终存在矛盾和冲突,而且经学意识形态的一统天下使得"以儒术缘饰吏事"成为一种制度惯性,因而经义决狱得以继续广泛地存在,只不过更多地表现为以经辅律而不是以经破律。  相似文献   
323.
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着整体性、系列性。它全面涵盖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敦煌学、藏学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相似文献   
324.
讨论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前提是确认前近代中国的社会形态.近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流行说将中国前近代认定为"封建社会",此说不符"封建"的古义("封土建国"),也不符"封建"(feudalism)的西义(封土封臣、人身依附),并且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观相悖反.中国前近代社会形态的表述应为"宗法专制杜会".中国杜会的近代转型所立足的历史前提为此,而不同于西欧、日本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325.
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推动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视角,从思想渊源、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维度剖析封建社会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政治文化及其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26.
教俗之争是一条贯穿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红线。层层分封的封建关系造成了世俗政权的严重分裂和闭塞状态,然而以罗马教廷为中枢的天主教会却始终想要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督王国。教权与王权冲突的实质就在于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根据,由此产生了中世纪不可颠覆的"君权神授"理论。从加洛林王朝创建之初,羽翼未丰的罗马教会就在与世俗王权的相互借重中积蓄实力,经过数百年的激烈博弈,到13世纪下半叶,罗马教会已经无可置疑地确立起对西欧封建王权的优势地位,形成了一统天下的专制格局。  相似文献   
327.
中国封建社会自耕农土地所有权具有两重性,即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328.
《红楼梦砧解》出版目的,在于解〈红楼梦〉的“其中味”,弘扬民化。然而《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多少梦,有多少谜,很难说清楚。要解梦,千头万绪从何下笔?亦是难事苦于思索,感到还应从大处着眼,不可面面俱到,何况我才疏学浅,只能将多年来研究《红楼梦》的感受写出来。  相似文献   
329.
唐律不仅是维护唐朝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调整各方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也为其后历代刑律的制定提供了蓝本。唐时的社会繁盛同其法制发达两种景观的并存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一方面,唐时封建社会的繁盛为唐朝律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完备发达的律法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了唐朝的繁荣和鼎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