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浅谈个人投资理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可以不同的形式持有其金融资产,如资本市场投资(包括公司股票、期货、国债券、企业债券、定期存款、外汇投资等)和地产市场投资,但是选择哪一个领域进行投资,必须掌握宏观动向,体察经济周期,然后再运用波段理论决定什么时间进入,什么时间退出。  相似文献   
72.
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出发,分析经济周期现象中考虑随机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可看出经济周期运动的内在机制中蕴含着大量的不确定随机因素及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从随机周期现象入手,针对周期波动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就可得到新的启示和评价.  相似文献   
73.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74.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仍主要靠新兴经济体带动,但随着其付出代价增加,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低于过去60年趋势增长率的"新常态"。发达国家的过度经济刺激政策、新兴经济体的通胀与通缩风险、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风险、人口老龄化、粮食和能源安全危机、全球公共品供给难题等将对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峻挑战,但全球寻求共同认知、共同语言与共同行动的努力也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发展可能出现两种"替代情景","乐观情景"是世界经济增长迈向新一轮"超级周期","悲观情景"是疲软的复苏抑或"失去的十年"。我们当然期待"乐观情景",但是也必须要警惕"悲观情景"。  相似文献   
75.
以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新的成本-收益模型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框架,区别于侧重经济冲击相关性分析的相关研究,从名义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率及实际经济周期相关性三个角度,对整个东亚地区是否适合组建货币区并推出共同货币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东亚国家组建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是正相关的,暂不适合组建一个全面而成熟的货币区,应通过一系列的经贸、金融及货币合作协议渐进地达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6.
2017年以来关于"经济新周期"的争论,显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走势存在重大分歧,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周期理论力图通过各种长度不同的确定性周期组合来解释和说明经济波动,是以过去确定性的经济运行周期来推演不确定性的未来,测不准是其常态。在不确定性强化,各类风险叠加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应以不确定性思维和方法,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77.
78.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是多年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1985~2015年国家统计局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与重庆市三省一市的GDP与CPI数据,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85~2015年的31年间,西南地区GDP增速与全国GDP增速一直保持同向变动,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5.76%;CPI增速与全国CPI增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年化复合增长率为5.81%。从GDP增速与CPI指数变动的关系看出,虽然CPI指数变动与GDP增速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幅度上有所差别,但大趋势基本一致,二者的波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PI指数变动对GDP增速的影响是正向的,每当CPI变动上涨1%,GDP会随之增长0.736%。经济增长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反之,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经济增长。依据西南地区GDP与CPI的运行特点,从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促进西南地区CPI与CDP增长相协调,应及时防范高通胀率,避免其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有效减小通货膨胀变动,避免其对实体经济的压力;适度控制通货膨胀,避免其对经济平稳的冲击。  相似文献   
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5个经济周期,它们均属于增长性经济周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持续时间大大延长,经济增长受外生性冲击打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与全球经济波动的联动性也呈现加强态势。此外,我们从4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发现投资、消费、进出口、政府收支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均大于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但其总体波动趋势一致。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时期来看,不仅投资、消费、进出口、政府收支增长的波动会引起GDP增长的波动,后者的波动也会影响到前者的波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互动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