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9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84篇
人才学   11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7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715篇
社会学   48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喧哗与骚动》时深受当时的流行思潮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因此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情节内容的设计中,还是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都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元素。弄清这一点,有助于读者从人类心理角度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地领略这部帮助作者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的独特魅力,进而更好地解读作者及诠释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初所发生的“视觉现代化”(modernising vision)转向源于自19世纪以来传统的视觉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旨在将人们从过时的观看习惯中解放出来,视觉的本质不应主要被理解为给定可见世界的机械再现模式,而应该从根本上被理解为由文化构造的、具有历史多样性的感知数据的生产性过程。现代艺术试图通过艺术品本身来创造一种现代化的视觉形式,艺术作品被定义为实现视觉现代化的手段或工具,画家试图用艺术来表达一种新的视觉观——观看中充斥着时间的流动,而绝不仅是一个明确的视觉顺序的实现;观看不是一个视觉固定化过程,而是更加有意识地、集中地观察世界。从丢勒式的空间中心透视观到塞尚式的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多重透视观,后者更加强调了观者的参与和观看的过程,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视觉现代化的探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2)。  相似文献   
33.
实时专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实时性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实时专家系统的含义,实时推理的特点及其方法并阐述了一个机器人焊接视觉跟踪监控和诊断实时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34.
世界创意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发展,视觉文化嬗变为现代主流文化形态。企业及其产品的视觉文化的设计美学与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星巴克视觉文化的设计美学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揭示出星巴克视觉文化的设计美学对企业及其产品营销影响的借鉴价值,为众多企业及其产品的视觉文化如何贴近现代人们偏好进行设计,以精准的设计美学唤起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视觉文化的共鸣与认同,促进产品的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36.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心系家国"电视宣传片,目的是为了增强港人国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本研究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四集宣传片图像语料建立认知语义分析框架,探讨宣传片建构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给香港国民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首先,宣传片重点描绘国家的辉煌成就以及香港和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宣传片的设计目的是期盼港人积极参与国民教育活动;再次,宣传片营造对香港的美好未来充满无限信心;最后,宣传片认知语义的成功建构表明推广国民教育要密切关注主体创意、传播策略、特色打造和媒体宣传等多维视角。本研究为如何有效建构港人的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相似文献   
37.
"生活即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学习,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游戏逐渐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而理论与实践也证明,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38.
时间:2012年8月24日地点:罗瑾工作室与罗瑾的交流,她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物质的体验和尊重,以及她擅长对材料特性的挖掘和视觉转换。她的创作常常包含着大量的手工劳动,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和对材料特性与内心情感的精确把握,造就了后来我们看到的一件又一件极具形式美感、情感细腻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9.
伍剑 《当代老年》2014,(8):48-49
炎炎夏日,常感到倦怠疲乏,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夏打盹”。此时吃点紫菜,就可以提神醒脑,赶走疲劳。 “夏打盹”也称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排汗,钾、钠元素随汗液流失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的。因此,适时补充钾、钠元素在夏季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0.
上世纪90年代媒体产业化改革以来,新闻娱乐化日益成为我国大众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大众媒体新闻娱乐化实践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使新闻娱乐化成为了人们争议和批评的焦点。在"视觉转向"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娱乐化的诞生引发当下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实践中媒体社会公器角色缺失。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新闻伦理建设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善良(正当)原则和带有一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