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霍布斯的哲学思考,处于古典政治生活向现代政治生活的变革时期,他在《利维坦》中,创造性地利用自然法的概念,对古典政治哲学进行祛魅,并对现代政治生活做出实然性分析。霍布斯在自然权利、国家起源、契约论、政制政体等具体问题上,为政治哲学开启了通往现代的窗口。事实上,利维坦的政体设计,在那个封建王权巅峰时代,具有资产阶级法治国家的雏形。然而,霍布斯对利维坦的哲学论证,在本质上具有自由主义与专制王权的二律悖反。"伟大利维坦"的强大形象,消弭了霍布斯理想君主政体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2.
王铭  张艳萍 《西部论坛》2001,3(2):50-52
荀子与霍布斯所处时代、地域、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人的国家起源学说却颇多相似:他们都反对宗教神学观念,抬高人的地位,他们都从人性恶出发,阐述自然状态的混乱不堪,并借助理性力量摆脱这种状态。两人构建国家的方式不同,却得出了君主专制的共同结论。  相似文献   
53.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作为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们思想上的区别可以说就是西方政治哲学“古代性”与“近代性”的区别。其中亚里士多德持有的是一种自然的政治观,他认为人的政治属性是其自然本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求,从而肯定了人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和谐与一致。相比之下,霍布斯的权力政治观则认为政治社会并非产生于人的本性,它是一个人造物,是一部用来纠正自然的不足的机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正是以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和毫不掩饰的绝对主权主张这种极端的方式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人与政治的紧张关系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54.
霍布斯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继承了马基雅维利现实主义的政治研究方法,运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理论全面论述了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一西方传统政治研究的主题。表面看来,提出君主专制主张的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与自由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但实际上他在政治的人性基础、国家的必要性、国家权力的范围以及个人自由的依据和内容等问题上的见解对现代自由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5.
荀子和霍布斯是中国和西方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唯物主义性恶论者,他们同处乱世,都对社会的混乱有切身的体会,都对之深恶痛绝,并对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作出了各自深刻的分析,都认为有个前社会状态.其间人生而有欲望,恶的人性致使欲而不得则争,物质的不足必然导致欲望不可能全都得到满足,欲物之间的紧张必然导致群居生活中的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争斗甚至战争.两位思想家都希冀走出前社会状态,建构一个能够彼此信任,协议分享,使欲物得到合理分配,人与人和平共处的一个君主集权的和谐社会.从荀子和霍布斯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目标、社会失范的原因及其救治等,可以发现人的两种不同和谐社会秩序建构模式:荀子通过圣君隆礼重法,化性起伪,制止过度的欲望,让整个社会明群使分,使欲望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根据自己的职业、等级得到有差别但合理的满足,使欲物之间得到最优配置,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礼,两者相持而长,从而社会变得和谐有序.霍布斯在人性中找到制止恶的因素,即恐惧的情绪和理性,它们让人通过社会契约,形成强大的"利维坦",让人不敢不遵守协议,这种强大的力量,让人大致形成对协议方的信任,进而能够守约,能够分享,信任和分享就是霍布斯通往和平的道路.  相似文献   
56.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霍布斯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不同类型的思想家那里,因而呈现了一幅霍布斯复兴的景象。阿伦特从其极权主义的经历和反思出发,把霍布斯置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中,基于她自身对政治之为一种存在方式的理解,认为他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家,又是本真意义上的反政治的哲学家。这个判断看似矛盾,却极为敏锐地揭示了经济盛行的社会现代的政治化倾向,也反映了阿伦特重申政治之尊严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57.
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思想以对人性问题的探讨为基础,以人的自我保存作为出发点,推演出了人类的道德法则和社会政治法则,建立了一个以人性自私为基础的伦理学思想体系.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他从对人性的考察出发,推演出自身的道德哲学体系,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58.
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它指涉着“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在考察这一问题的实质及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阐明历史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诸方案之得失,并简略地阐述解答此问题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9.
对托马斯·霍布斯与约翰·洛克国际思想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晋阳学刊》2002,(6):50-53
托马斯·霍布斯与约翰·洛克的国际思想对以后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他们的认识方式总体上是形而上学的。笔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深入剖析了其对人性、自然状态及国际社会基本状态的认识,分析了人性的实质及其在国际理论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不存在所谓的“自然状态”,并阐述了国际社会之所以呈无政府状态的原因在于私有制的存在,进而使得我们对于国际社会基本问题的理解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上。  相似文献   
60.
郭为桂 《东南学术》2004,(1):117-124
霍布斯的"绝对主权"思想至今仍被"误读"为是为专制主义张目.但只要深入到他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逻辑体系中就会发现,作为一个生活在传统秩序解体、新秩序尚未建立的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家,霍布斯的理论跨出了现代人类政治生活决定性的一步,是新秩序伟大的建构者.他所建构的新秩序理论根基--绝对主权,虽然未能满足现代人的所有需要,但仍未被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