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1年7月针对城市居民饮食结构的最新调查显示:与两年前相比,有三成人(31,1%)表示家庭饮食情况发生变化,其中高收入群体出于营养健康因素,而低收入群体则主要受到物价影响;城市居民对于饮食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被动式减法,同时辅之以少量加法,并  相似文献   
62.
高慧 《北京纪事》2014,(5):75-76
“高学历、高收入、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新三高”人群出现在我们周围。“新三高”群体普遍地存在于繁忙大都市的公司白领、企业老板人群中。而这些“新三高”人群,时间长了,慢慢步入了“老三高”的人群。人们的作息规律、饮食结构以及工作压力逐渐呈现了失衡的状态,以往五六十岁才发病的“三高”症状,现在几乎整整提前了十年,普遍出现了40岁的人,50岁的身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甚至心脏病这些人们印象中的“老年病”,发病人群已经呈现了年轻化趋势,尤其集中于“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这些“新三高”人群中,使这类人群生理早衰了十年。也由此,这些病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富贵病”,严重危害着现代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63.
大众营养在中国的兴起,年代并不久远。我的记忆,大体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当时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而大众的饮食结构随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从谷物淀粉类食物向肉、蛋、奶的转变,简单讲,也就是由吃饱向吃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归功于改革开放,自不必说。饮食结构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老百姓手中钱的数量,很简单,当你的钱只能用来吃“钢丝面”和土豆白菜甚至野菜的时候,是很难谈到营养保健的。  相似文献   
64.
正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发表在6月《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一位普通的肉食主义者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几乎是素食主义者的两倍,是严格素食主义者的近3倍。这项在牛津大学开展的研究调查了大约6万人(包括2 000多名严格素食主义者,1.5万名素食主义者,8 000名食鱼者,以及近3万名肉食主义者)的饮食结构。每天消费肉食超过3.5盎司(约99克)的人被定义为重度肉食主义者,而美  相似文献   
65.
纪成 《经营管理者》2013,(16):366-366
食物原料选择的不同导致中西饮食结构和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和冲突,通过这些差异,可以辨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优劣。  相似文献   
66.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驻京办事处主任韦安夏称:在全球范围内,粮价上涨这一趋势日益严重。一些产粮大国,如澳大利亚等遇到了罕见的干旱,影响了粮食产量。而需求却在不断上升,中国、印度等大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前以米和面为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对鸡蛋、鱼、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些食品的生产都是以粮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7.
上午的你还是精神抖擞,效率奇高.下午的你就像变了一个人,恹恹的没了神采.又是午后两三点钟的“迷情时刻”,瞌唾虫准时抵达担心速副样子被老板看到更担心手头的工作就此积压下来.怎幺办?如何赶走瞌睡虫,还自己神清气爽不犯困的午后时光?来看看网友们的高招:  相似文献   
68.
每次在饭桌上有人点了老醋花生这道凉菜时,总会有人高兴地说,好好,这菜好,这菜能降血脂。北京工贸技师学院营养专业高级讲师刘国云证实,的确如此,醋泡花生米如果每日坚持食用,对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9.
70.
中国古代餐具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无论种类、形制,还是材质和生产工艺,都经历了由单一、简陋向丰富、多样、精致的变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对中国餐具的演变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中国餐具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