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5篇
  免费   65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519篇
劳动科学   109篇
民族学   220篇
人才学   121篇
人口学   195篇
丛书文集   1785篇
理论方法论   301篇
综合类   4548篇
社会学   706篇
统计学   52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1286篇
  2013年   1128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设计了以概念映射模式为基础的语域分析方法,比较了商务话语和健康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结果表明,在语言层面上,后者比前者使用了更多、更动态及更具体的隐喻词语;在思维层面上,前者中的[战争]隐喻映射突显“战争的计划性”而后者突显“过程的突然性和猛烈性”;在交际层面上,前者的[战争]隐喻传递的评价意义为{中性:情感——渴望}而后者传递的评价意义为{消极:判断——危险}。这种基于概念映射模式的语域分析通过分析隐喻使用在语言、思维和交际三个层面的映射内容,从而揭示不同语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库为数据来源,以关键词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和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我国情报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情报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具有多主题性、相对明确性、时代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并且表明关键词可以分成7个主题社区。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应重视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区域差异以及城镇化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全省人口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应坚持全省两大区域和四个分区生态城镇化一体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城镇化和贫困人口城镇化,通过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综合支撑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全省城镇化建设生态评估体系,重点推进兰白榆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目标趋同发展效应,最终推进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工作日益增加,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暴力拆迁""违法强拆"等事件频频发生,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系统分析重大拆迁事件,可得知其具有个体冲突和群体性冲突并存、征收补偿问题仍是矛盾焦点、拆迁手段的多样化和抗拆手段的极端化、新媒体的介入加速事件的传播扩散等共性特征,同时也暴露出政府行为失范、司法救济不力、补偿机制不健全、公民话语权丧失、媒体监督作用有限等社会问题。妥善化解拆迁纠纷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达成多方利益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