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论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华 《南都学坛》2000,20(4):18-21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 ,其用意是反对包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是要不要旗帜之争。胡适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当然 ,认为胡适只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也不合乎实际。胡适反对研究和宣传主义 ,是因为他坚信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否认理论的积极作用 ,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胡适在《三论》《四论》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不得不承认主义有作用 ,转而反对教条主义。但是 ,胡适认为主义的作用 ,只是一种参考的作用。因而继续抬高方法的作用 ,而贬低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 世纪上叶,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学人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派。文章在研究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派学人的师承关系及他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威派学人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学院”与“反学院”之争,实际上也来源于美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先有学院派,然后有反学院派;在中国则是先有反学院派,然后由反学院派虚构出了一个学院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诗歌恰恰需要某种学院精神。这种精神,我理解为一种对待诗歌的严肃态度,对形式和技艺的尊重,以及某种朝向经典的持续不断的有意识努力。当然,我所说的“学院精神”,其实跟学院身份也跟学院派无关。这样一种精神既是学院派所需要的,也是反学院派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