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介绍认知语言学流派中的新理论:体验构式语法。体验构式语法是夏威夷大学语言学系的Benjamin Bergen和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科学所的Nancy Chang等人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语言理解的形式模型。它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处理语言为目标,综合了不同语言学理论优势而提出,是认知语言学形式化与应用化的一个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义对比研究是对比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方法。语言学理论建设和应用研究两个大的方面有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和领域,方法论上,要从语言事实出发,避免英语中心主义带来的理论框架和元概念的偏颇而导致对比研究产生实践和操作上的盲点,从而更好地为语言学理论建设服务。认知语义对比对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意义尤其重大,它能够更好地求同存异,增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为实现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互鉴提供更深的认识和可能。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认知无意识、体验心智与隐喻思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0年,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柯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L&J)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观点.1987年,莱柯夫进一步论述了概念的体验基础和思维的隐喻性特征.1999年,L&J再次合作,将其长期以来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抽象,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现在认知的无意识性,心智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这三个基本特征不但构成研究人类思维和语言的认知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而且也构成了区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础.他的这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在西方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大量分析中英“秋”诗意象的基础上,从客观物质世界、传统文化精神、创作主体、中西哲学思想以及文艺理论诸方面探讨了“悲”秋的共同内涵与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念流利理论,通过研究语言概念层面概念建构和概念重组等概念化过程中英语名词指称陈述功能,揭示在概念隐喻、英汉文化差异和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下,英语名词指称功能逐渐消解或游移,并向陈述功能转换,即名词由指称具体的事物到陈述抽象概念、具体事件和形象、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表明 ,语言学习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习得规则系统 ,而且还应掌握相当的词汇化了的句干 ,有效地处理语言。这意味着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中记忆了大量的惯用语串和结构。惯用语的三个主要功能(交际策略、产出策略、学习策略 )对语言习得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惯用语被视为语言习得的中心问题。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方法与理论问题 ,对知识与运用的严格界限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