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有关历史学内容的报刊的出现,既是史学近代化的产物,又促进了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报刊为新史学产生、发生提供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报刊,就不可能产生近代新史学。近代报刊促进了史学理论更新,成为学术争鸣、争论与交锋的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史学学科产生,锻炼与培育了新型的史学人才,产生了有影响的史学大师;形成了不同学术旨趣的史学流派和史学思潮。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信息化对报刊的形态、发展提出新课题。应当从振兴民族大业、学术创新,从时代性、民族性的要求,思考报刊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思维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思维研究为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学者所普遍重视.加强对历史思维的探讨对于深化史学思想、史学理论的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价值.振兴民族文化、推进新世纪的史学,要求我们必须从历史思维的高度上进行思考.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思维是深邃和有特色的,如观察、研究历史的天人联系的整体系统思维、观察历史兴衰变动的通变思维以及在学术上的融汇百家以"成一家之言"的创新思维和治史的类例思维等.从思维的高度对民族史学进行总结,进而开展中外史学比较及跨文化的史学研究,从中可以充分彰显出民族历史思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博学传统是历史学科基本特点的体现,是历史通识的要求;从知识论上说,是一个时代知识多样性对史学家的要求。历史学的博学传统是在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特点直接影响史学博学传统的形成与变化,而博学传统促进了史学的开拓与发展。到了近代史学博学特点与史学近代化相联系,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使得历史学的博学传统带上时代的特色。注意博学传统,创新史学是振兴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吴怀祺 《求是学刊》2000,1(2):99-106
史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提出三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创新史学一定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关注当代高科技发展对史学发展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史学工作者要有开阔的历史眼光,要有世界史的意识,重视吸收世界与我们民族史学遗产的优秀成果,作为创新史学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民族史工作的传统,总结了民族史撰述的情况,论说了民族思想的发展。明确指出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过程的阶段性、民族统一形式和历史发展的趋向。这构成了白先生的民族史理论与多卷本《中国通史》撰写的基本思想,对于今天撰写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50年的史学,可以以十年“文革”结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具体地说,又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是第一个阶段,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确立,史学工作者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在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和特点、历史发展动力以及史学工作诸问题上展开争论,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史学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总的说来,各个方面还是取得了重大进展。“文革”十年为第二阶段,史学遭受空前的摧残,留给人们是痛苦的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0年为第三阶段,历史学在反省和各种思潮碰撞中向前发展。199O年以后为第四阶段,历史学在重新学习与深化认识中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17.
郑樵学术精神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生于宋徽宗熙宁三年(110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享年五十九。这近六十年介于南北宋多事之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危机十分严重。这六十年的历史,我们首先要从两宋变化出发来思考,也要把辽金历史与未代历史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再扩大一点,还可以从世界文化的波动来思考。如果这样说不错的话,那么可以看出这个时代表现出的特点:社会处在大动荡之中;民族的斗争与民族融合双相的结合,中华民族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文化上是新儒学的理学的出现,学术的新因素的形成与对理学化的教条的反抗,随着经济重心…  相似文献   
18.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理学的重要先驱人物。其易学、理学是其史学的理论基础。在经学方面,他敢于疑古,认为《十翼》非孔子所作,对《周礼》等也发出疑问。他提出“天理”等范畴,对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他认为支配社会兴衰的是“人理”,主张编写历史时应以“书人不书天”为基本原则。在史学著作中,主张德政,重民爱民,师古不泥古等  相似文献   
20.
易学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史学发生发展的几个重要关节点上,易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史学中,先秦史官的殷鉴思想、司马迁的见金观裹论、欧阳修的历史变革主张、王夫之的历史兴亡观以及章学诚的史学更不说,都与《周易》的通变思想密切相关。近代学者剥去了《周易》的神秘外衣,以人世历史的事实解释《周易》,其中郭沫若的《周易》研究成就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