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钟振振 《文史哲》2011,(6):128-131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是明诗选注本中质量较高者,但仍有不少误读值得商榷。如,解缙《交阯即事》曰"铙角吟风",即"铙角吟于风";文征明《感怀》曰"远志出山成小草",是用《世说新语·排调》典故自嘲被迫出仕。曰"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是自嘲年过五十方任翰林院待诏;李梦阳《汉京篇》曰"汉京临帝极",是说汉京长安正对应着天上的中宫天极星。曰"卖珠登要津",是用汉董偃故事。曰"执鞭尽是虎贲郎",是夸张说西汉王朝的顶级权贵,连警卫都由皇家卫士充任。曰"不忿燕然先勒石",是摹写西汉权贵功名欲与自尊心的极度膨胀;李梦阳《朱仙镇庙》曰"宋墓",是宋王旦等大臣墓,而非宋帝陵。曰"阴雨见旌旗",是传说在岳王庙里,当阴雨天气,忠魂时或显灵。  相似文献   
12.
明代“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因为倡言“复古”而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贬斥。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李氏提出“复古”理论的时代背景,综合考查李氏的文学理论主张及诗文创作实践,认为对李梦阳应作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可一笔抹煞。  相似文献   
13.
李梦阳与何景明的诗学论争有着深层的理论含义。对于李梦阳来讲,其诗坛盟主的身份意识对其理论主张的阐述逻辑与述说方式产生了影响,我们不应仅从其语言措辞本身来解读其诗学理论。结合前七子时期的理论背景与明代诗学的发展走势,重新厘析李、何之争,有助于更为准确地理解二人的诗学观念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同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梦阳的思想观念,如批评宋人“不言理外之事”,以为“真天子怪异多”“理欲同行而异情”,重视诗歌的风化作用等,都很有特色。新加坡学者王昌伟的专著《李梦阳:南北分野与明代学术》对这些论题作了视角独特的解析,认为李梦阳强调世界本质的多元性,皇权具有半神圣性,主张“情”的表达应该得当,其以表达自我为核心的诗学独立于“学以治国”的宏大目标。笔者则持不尽相同的看法,认为李梦阳重视现象世界的丰富性,尊崇皇权是为了弘扬“治道”,重视理、欲之辨,始终强调诗学为政教服务。王著注重长时段及知识结构分析的视角与方法值得借鉴,由此论证李梦阳在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其观点颇有启发性,也不无商讨余地。  相似文献   
15.
序跋是为书、文、图等作品撰写的文辞,具有说明、议论或叙事的功能,附于正文前后,是我国文论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从明代作家的序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他们对前代文学作品的意见。明初理学名流宋濂有关宋诗的序跋虽不轩轾唐宋,但理学气太重,儒家政教色彩过浓,对诗坛产生双面影响。明中叶复古派领袖李梦阳是"宋无诗"观念的真正确立者,其非理性主张深刻影响明代诗坛。至公安三袁"宋无诗"才得到真正反拨,明人对宋诗接纳由潜流渐次成为明渠。至钱谦益兼容唐宋使得这一进程得以加速,并为明末清初诗坛尊宋开风气之先。明人有关宋诗真实率意的序跋,虽未必是他们对宋诗认识的全部,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管窥明代士人对宋诗的态度,略观明代诗坛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前七子及其外围成员的行踪和文学思想嬗变考察,并结合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形势,确定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应该始于弘治十一年(1498),从弘治十一年至弘治十五(1502)年是复古运动的酝酿期,弘治十五年(1502)至正德六年(1511)是复古运动的发展期,正德六年(1511)至嘉靖九年(1530)是复古运动的高潮期,嘉靖九年(1530)后处于衰微期。“李、康”与“李、何”两种说法都对,只不过是就不同文体和时间段而言。前七子中只有李梦阳与李东阳有师生之谊。  相似文献   
17.
<列朝诗集>小传中钱谦益对于黄省曾的看法有失偏颇,比较李梦阳与黄省曾二人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当时结合文坛上以六朝风格是尚的风气,可以肯定王世贞所认为的明代中期文坛上存在着"四变而六朝"这一文学思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贽与李梦阳文学思想鲜明对立,但对其豪杰人格却十分推崇。此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二人看似相同的人格理想,实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李梦阳之豪杰人格以传统儒学之伦理道德为基础;李贽之豪杰人格却以自然人性之“真”为基础。这恰是二人文学思想走向复古与性灵之对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弘治、正德之交,李梦阳领导的复古活动达到高潮,一时间,可谓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在前七子复古大纛下集结的文人,占了朝中青年士大夫的大多数.与此同时,一场震惊朝野的政治事变也在酝酿、发生,直至不可收拾.李梦阳策划并参与的弹劾“八虎”事件,使许多人丢掉了官职,使复古活动陷入低谷,也使李梦阳本人险些丧失了生命.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被罢官后,李梦阳回到开封,开始了他再一次的隐居生活,直到十五年后离开人世。这一时期,他写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以及碑刻文字,全方位反映了一个失势家居的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与故旧亲朋的往来,有对当地景物的描摹,有发自内心的牢骚不平之气,也有对身边生活琐事的状写。然而,最能体现李梦阳人格底蕴的还是那些啸傲林泉而心怀魏阙的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