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政务公开法治化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在政治意识文明方面:是对传统政治意识的冲击和原有政治理论的突破;第二,在政治制度方面: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三,在政治行为方面:杜绝瞒骗和“暗箱”行为;从习惯秘密或半公开、文明的人治政治生活状态转变到公开的法治状态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法律宗旨、法律结构体例、法律的时间、空间和对人效力、法律解释权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基本法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1997年4月在京召开的有关理论研讨会内容。围绕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法治与德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制度文明建设,部门法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四个专题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一、关系重大的小问题我国现行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史》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 “皋陶作士,即兼负制裁外部的‘蛮夷猾夏’和内部的‘寇贼奸宄’双重任务。《诗·泮水》虎臣献馘与皋陶献囚,相提并论。春秋时鲁国臧文仲有‘大刑用甲兵’的话。直到东汉班氏写《汉书》,也还把兵事放在《刑法志》之中。这些都可以说明古时兵刑不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民族通婚在中外历史上是常见的事实,它常常是某一民族文化形成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仅从中国历史上民族通婚的立法特点,以及民族通婚对中华法律文化形成的影响,概要申论,以期对当前的立法工作有可借鉴。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通婚的立法特点 中国历史上有关民族通婚的立法,多见于唐、辽、金、元及清代。其立法特点有: (一)滞后立法 中国封建统治者少有积极主动地提倡和推行民族通婚,进行“超前立法”的;大多是在现实生活已有大量实例,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时,才以立法来调整民族间的婚姻关  相似文献   
16.
参与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基础法学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基础法学课中的运用温晓莉近年综取诸家精华,作了“参与研讨式”教学法的尝试,运用于我所教的宪法、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政治学概论、周边国家经济与法制概况等基础法学课中,效果较佳。乃本他山攻错之意,探索所得,概要成文,冀获教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法制,纠正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左"倾错误,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特征,是"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之一。其对今天的重要启示是:健康、文明、民主的法制,只能产生于开放环境,封闭则造成残酷自戕和灾难;民主是"法治"之源,现代文明的法制必具有民主基础。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禁伐令》的法律性质、法律特点和实施中的权利义务分担问题 ,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作为一种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经济类型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法律的伦理性与工具性价值 ,合理分担地区之间在生态环境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上的权利与义务 ,以使西部开发具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政务公开”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发展 ,在指导思想、实施方式、发展道路和实际效应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政务公开要法治化 ,涉及对民主与法治基本关系的重新认识 ,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对社会主义民主所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 ;并对法治在“政务公开”中的伦理价值、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价值有充分认识 ,从而探索一条“通过法治”实施政治文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